英軍

|共23篇|

支援緬甸手足的香港援兵:香港志願連

緬甸政變成國際焦點,令不少人察覺香港與緬甸暗地裡命運相連,但其實兩地淵源不止於此。80 年前香港淪陷,不少華籍英兵流亡後重新集結,向英軍請纓再度參戰,1944 年組成「香港志願連」(Hong Kong Volunteer Company)遠赴緬甸前線,加入英軍特種部隊「殲敵」,擊退日軍的戰績備受肯定。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有賴歷史學者鄺智文近年努力,才得以重見天日。

小灰:現代軍章發展簡史(由美國內戰到二戰)

早在中世紀歐洲,貴族的侍從或麾下都會在左臂或左胸配戴一個小型的侍從配章(Livery badges),以表示自己所臣屬的領主勢力。侍從配章有別於出現在盾牌或戰袍上的家族紋章(Coat of arms),它的設計相對簡單,可以說是現在軍章的雛型。

電影「桂河橋」—— 故事純屬虛構?

電影「桂河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軍上校 Nicholson 與部隊成為日軍齋藤大佐的戰俘。Nicholson 以奉命但不卑屈的態度,修建連接緬甸及泰國的桂河橋。「桂河橋」囊括最佳電影、導演、男主角、改編劇本等七項奧斯卡獎項,英國電影協會亦將之列為百大英國電影。但據英國國家檔案館本月分享的文件顯示,當年的陸軍部對這部電影充滿疑慮。

小灰:想投考英軍,你要知道的事

英國軍隊最近放寬招募要求,來自英聯邦國家的公民即使未曾在英國居住,亦能申請參軍,又再引起 BN(O)參軍的熱烈討論。事實上港人參軍先例上網一查即有,包括御林軍樂手王卓豪先生。本文旨在以英國陸軍為例,簡短地講述投考程序及解答常見疑問。

120 年前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如何決定香港面貌?

120 年前,港英殖民政府正式接管新界,在大埔旗杆山升起英國旗幟,但遭遇超過 2,000 名新界原居民武裝對抗。英軍軍艦要駛入吐露港還擊,最終反抗軍節節敗退至元朗,短短 6 日傷亡慘重。究竟港督對這場動亂的處理方式,如何決定今日香港的面貌?

鄭立:軸心與同盟 —— 如何服務英女皇之事頭婆我好掛住你呀

英國的主要責任,除了止血外,就是反攻德國。如果沒有英國牽制德國的話,德國就可以盡情的攻擊蘇聯。而英國只要有一支能站住的海軍,就可以同時牽制整個歐洲,逼德國要分散資源去防守,減輕蘇聯的壓力,利用登陸戰每回合上岸消耗德國的軍力,有機會的話成功佔領一格歐陸,還可以諾曼第反攻。

小灰:男兒有淚不輕流

港人在歷史上往往被描述為無助的旁觀者及被拯救者:二戰期間香港人要受英軍及加拿大援軍保護、中英九七回歸談判港人又「缺席」、政權移交後的香港歷史亦受中國渲染 —— 香港人的歷史好像只能由他人所寫。我寫兩個軍團,是要強調港人亦曾經有段屬於自己的參軍歷史。香港人可以保家衛國,並非弱者。

小灰:大丈夫應當如此

在英國的奧爾德肖特,有一座全英國最大的騎馬雕像,屹立於一個公園的小山丘上。雕像所紀念的,正是在英國軍隊中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雕像有 30 呎高,26 呎長,淨重 40 噸,成為奧爾德肖特其中一個最著名的地標。但威靈頓公爵是何許人也?

小灰:Trooping the Colour 與御林軍

Trooping the Colour 是一項在每年 6 月為慶祝英女皇官方生日的大型閱兵活動。閱兵的主力,當然就是名義上隸屬於英國皇室的御林軍。根據官方數字,為了準備閱兵,士兵進行了為期 6 星期的訓練,每名士兵一共步行了超過 120 公里,距離比由倫敦市中心出發徒步行去牛津更加遙遠。

小灰:飲飲食食最開心(英軍篇)

我自問飲食不算挑剔,不會刻意偏好某幾個編號,好壞亦都有試過,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主餐為吞拿魚螺絲粉的餐單。在該次分發口糧之前,已經時有聽聞不要拎有魚的餐單。當日我收到吞拿魚意粉,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直到當晚,由於吞拿魚是油浸,非常滑腸,令人極之感到便意。但當晚一直有訓練活動直到深宵凌晨,在田野之間只能收緊肌肉,忍人所不能忍。

小灰:華籍英兵歷史背景

自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英國陸軍已有僱用華人協助作戰的紀錄。當時英軍在香港成立「廣東苦力團」,招募了近 4,000 名來自香港及廣東省的華人為英軍擔任後勤人員。在 1891 年,英國陸軍再於香港招募士兵,並編入「香港水雷砲連」,華籍英兵亦因此別稱為「水雷砲兵」、「水雷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