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羅米修斯】奧本海默傳記為何如此難寫?

A+A-
「奧本海默」電影原著傳記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全長 721 頁,曾奪得普立茲傳記獎殊榮。 圖片來源:Robert Alexander/Getty Images

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最近全球影壇焦點之一,但無論電影如何出神入化,背後還是多得全長 721 頁的原著得獎傳記 American Prometheus: The Triumph and Tragedy of J. Robert Oppenheimer。這部巨著花費足足 4 分 1 個世紀才完成,何解書寫「原子彈之父」的人生會是如此艱難?

不論是路蘭電影,還是歷史的真實呈現,奧本海默都是極其複雜的人物,被公認為具有戲劇魅力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曾指導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最高機密實驗室,把原子彈理論極速轉化成現實,戰後卻極力反對研發氫彈,被視為美國科學界良心代表。不過,在美國反共浪潮高峰的麥卡錫時代,如此立場使奧本海默被貼上「共產主義同情者」的標籤,在 1954 年聽證會上遭剝奪參與機密工作的安全許可,此後低調度過餘生,1967 年在普林斯頓離世。

  • 1965 年,奧本海默在電視廣播引用印度史詩「薄伽梵歌」的名言:「我成為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

紐約時報」報道指,歷史學教授薛文(Martin Sherwin),在 1980 年 3 月 13 日與克諾夫出版社(Alfred A. Knopf, Inc.)簽訂價值 7 萬美元的合同,目標在 5 年內完成奧本海默傳記。儘管薛文最終取得訪談、筆錄、信件、日記和已解密文件等研究資料,但要埋首總共多達 5 萬頁的資料堆,為奧本海默人生下筆,仍然相當吃力。

薛文從訪談不同人物入手,如奧本海默曾經的好友 Haakon ChevalierEdward Teller,後者在聽證會的證詞,斷送了奧本海默的職業生涯;部分受訪者事隔多年,聽到奧本海默之名仍然大表憤怒;奧本海默的兒子是必不可少的訪談對象,對方一開始卻拒絕受訪,薛文於是攜同家人親自到奧本海默老家的鄉村小屋,騎著馬嘗試與他攀談。

奧本海默作為曾受千夫所指的人物,要搜集寫其傳記的原始素材已經相當困難。結果交稿限期到了,薛文依然忙著訪問或閱讀文獻,當編輯都退休了,薛文還是遲遲未能下筆;事隔多年仍未完稿一事,更成為家人的笑柄。

盜取天火之人

到了 1999 年,薛文眼看難以收拾混亂局面,終於決定邀請政治文化雜誌 The Nation 的前副主編柏德(Kai Bird)幫忙。薛文與柏德多年來份屬好友,但過去合作其他計劃時,曾就研究的仔細程度鬧分歧而失敗收場。最終薛文花近一年時間,成功說服柏德再度聯手,出版社亦同意再付 29 萬美元以完成作品。

有了柏德輔助,薛文搜集的研究素材得以化成文字,兩人開始合作無間。柏德負責按照素材撰寫初稿,再由薛文修改和精煉。柏德坦言,薛文對細節極其重視,為他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即使是軼事亦鉅細靡遺。他們也有共識:那場扭轉奧本海默人生的聽證會,將會是傳記的故事核心。

2006 年薛文(右)與柏德(中)獲頒發普立茲傳記獎,頒獎嘉賓為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Lee C. Bollinger(左)。 圖片來源:The Pulitzer Prizes

經過 4 年漫長搏鬥,他們在 2004 年底正式完成手稿,書名為「美國普羅米修斯」,把奧本海默類比為人類盜取天火的希臘神話人物。傳記在 2005 年 4 月 5 日面世,旋即獲得廣大好評,更奪得普立茲傳記獎殊榮,反應遠超薛文的期望。「波士頓環球報」的書評如此寫道:「在原子彈計劃與奧本海默堆積如山的論著之中,這是其中的珠穆朗瑪峰,不可能超越,而且無出其右。」

隨著路蘭新作公映,奧本海默再度獲得年輕世代關注,薛文與柏德合撰的電影原著傳記亦榮登「紐約時報」非小說類紙本書暢銷榜,台灣時報出版社亦把巨著翻譯成繁體中文版,分為上下兩冊,中文名跟隨電影叫「奧本海默」,最近與電影首映同月出版。

薛文與柏德早於 2021 年 9 月得知路蘭計劃把傳記改編成電影,可惜薛文罹患末期癌症,在 2021 年 10 月 6 日撒手人寰,享年 84 歲。柏德相信,薛文肯定欣賞這部電影準確呈現史實,同時兼顧藝術表現,讓他足足 4 分 1 個世紀的努力沒有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