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共36篇|

水與石碰撞後的靜謐 —— 吳國璋個展「until u r safe」

藝術家吳國璋(Chino Ng)四年來以水彩繪畫出近 2,000 顆石頭,那是被水浸泡過的礫石,於水彩畫紙上呈現出粗糙與平滑間帶來的反光質感,在兩者的碰撞下卻予人平靜之境。「我會說我的創作集中於那質感與反光的物質…… 只想自然地捕捉到那個時刻,結果像是很寫實的水彩畫」。他將於 Parallel Space 展出於不同時間點繪畫的礫石作品,除了個人展覽 until u r safe 外,亦推出同名作品集。在亂世中,如何尋找平靜之境?

大英博物館,失傳的葛飾北齋「萬物繪本大全圖」

出自浮世繪繪師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應是最知名的浮世繪,更啟發梵高創作「星夜」。生平作品超過 3 萬幅的北齋,其繪畫集「北齋漫畫」題材廣泛,有「繪畫百科全書」之稱。除了「北齋漫畫」,原來北齋另有一本鮮為人知的畫集「萬物繪本大全圖」。大英博物館去年便購入其中 103 張,並於 9 月 3 日起在網上公開。

【香港文摘】沒有退休,只有轉行 —— 訪 DHL 香港創辦人鍾普洋

關於享受人生,鍾氏給出一個簡單又複雜的詞語:豐盛。看鍾普洋受訪時的樣子,大概便能參透其中:他總是興致勃勃地談論自己愛好的工作、親友的關係和人生的意義,並且把各個方面都經營得妥妥當當,就連他的興趣也一樣。

香港畫家速寫展 瞬間捕捉「即興」之感

說到速寫,你會想起甚麼?畫家以簡單的線條把寫生對象快速地描繪下來嗎?然而速寫所涉及的手法及所繪之景物可是不勝枚舉。近日一個名為「一新時光:香港速寫」展覽邀得天池、王秋童、林天行、侯紹政、韋勁敏、林小枝、彭麗雯及趙志軍等 40 位香港畫家,展出共 120 幅速寫作品。他們透過不同媒介,如水墨、油彩、水彩、鉛筆等繪出城市景觀、人物動態或自然風光。

點線間不斷重複的異想世界 —— 訪香港新晉藝術家劉鎮滔

劉鎮滔,香港新晉藝術家,作品主要以墨水、水彩創作,還有塑膠彩和絲網印刷。這些皆是常見的素材,可是當你目睹他的作品後,鮮明的風格將一見難忘。這次他在第 15 屆亞洲當代藝術展中展出由 2016 年至今的作品,色調由黑白漸漸增添了不少色彩。他表示:「這次作品的靈感主要圍繞著自己上班的經歷及有關人際關係的一些感受。這應該算是對踏入全職工作第三個年頭的一個小總結吧。」

突破漫畫與展覽的天際線,專訪把鄭問送進故宮的幕後推手

2018 年的夏天,台北故宮和台灣漫畫圈共同破了一項紀錄,位於第二展區的「千年一問 —— 鄭問故宮大展」乃台灣漫畫藝術首度進入國家級博物館展出。這次的大展除了引發漫畫圈、媒體、藝文界的熱烈討論,同時獲得了驚人的迴響,許多粉絲表示自己早已是二、三刷入場,直呼只看一次遠遠不夠,甚至還吸引香港、日本、馬來西亞的粉絲特地前來觀展。而促成展覽的幕後推手,正是漫畫家鄭問的徒弟鍾孟舜。

掠奪而來的一片藍:新西班牙巴洛克藝術

在 19 世紀前的歐洲,藍色是皇室貴族的象徵,深邃的群青藍更須由阿富汗的礦石提煉而成,因此都是價值連城的稀有顏料,多只見於聖母瑪利亞的畫像上;但 17 世紀的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藍色顏料竟垂手可得,在不同題作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究竟這些顏料從何而來,一直是個不解謎團,直到 20 世紀中期,考古學家終於在中美洲的瑪雅古文明身上發現答案。

畢加索的亞洲魅力

一年前,「畢加索與積琪蓮」展覽在香港舉辦,引來無數市民入場觀賞。一年後的 3 月,另一場與畢加索有關的拍賣展亦於本港舉辦。然而,情迷畢加索作品的豈止港人?據藝術評論人 Vivienne Chow 介紹,對亞洲人對畢加索畫作的喜愛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水平。收藏家不惜一擲千金,只為買下他的作品。身為西方藝術代表的畢加索,之所以能吸引亞洲目光,在於畢加索本人帶浪漫色彩的傳奇背景,以及與傳統西方畫家有別、流露一定亞洲藝術表現形式的作品。

歡迎來到 Banksy 式名人壁畫村

保加利亞作為歐盟最窮國,生活於偏遠地區的村民尤為拮据,和其他東歐小村莊一樣,Staro Zhelezare 正因為人口老化問題而慢慢萎凋。藝術家 Ventzislav Piriankov 靈機一觸,用畫筆一支,帶領學生,「邀請」歷史英雄、政要、演員、科學家到村民家中做客,沾沾星光,吸引遊客到訪,挽救這個岌岌可危的村落。

真藍的歷史

俄勒岡州立大學研究意外提煉出一種新藍,跡近群青(ultramarine),名為「YInMn blue」,並已將顏料註冊,最快年尾推出市面。自從 3,000 年前埃及妖后眉下一抹藍眼影,人類便不斷尋覓一種完美的藍,或者正如美術理論家、畫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所言,出於精神追求:藍愈深邃,愈能感召人類嚮往無限,煥發尋求純粹、超然的欲望。

雷米諾雅:俄羅斯的東正教繪畫藝術(上)

而東正教的藝術又以聖像(使徒尼古拉)及 15 世紀末濟沃尼斯的木板聖像畫(都主教阿列克謝)的畫面分割形式代表著東正教繪畫藝術中獨有的視覺風格。

名作家 H. 別爾嘉耶夫更在其著作「俄羅斯思想」一書中有這樣的描述:「俄羅斯人很早就具有一種比意識更敏銳的感覺--俄羅斯民族有著特殊的使命,更是一個擁有靈性的民族。只有通過對神學的信仰、希望和愛作衡量,才能真正了解俄羅斯及東正教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