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共186篇|

林喜兒:「萬花筒」—— 雷聲大雨點小

Netflix 的「萬花筒」(Kaleidoscope)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神偷搶劫故事,各具本領的一班人,精心策劃一場劫案,目標是紐約一個最嚴密的保險庫,裡面價值 70 億美元的債券。不過賣點其實是隨機觀看,即是你能以不同次序觀看,每集以一種顏色命名,一分鐘的「黑」是介紹,其餘 8 集是「綠」、「黃」、「藍」、「紫」、「橙」、「紅」、「粉紅」和「白」。

紳士大哥:The First Slam Dunk —— 未必是最好的故事.卻是最好的道別

寫 THE FIRST SLAM DUNK 有點像某段時間寫某當紅男子組合一樣,整個社會的風向一面倒,個個讚好,沒有人夠膽說其壞話,否則就被說成是反社會人格一樣。然而我的確認為電影並非完全只有好的一面,且容我以不同的技術層面去講述自己的意見。

林喜兒:拿坡里的成長印記

意大利作家 Elena Ferrante 的作品經年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這位曾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影響力的人物,從不露面,身份甚至性別成謎,沒有人知道其真實名字,背景資料一一欠奉。不過其創作極具個人風格,令人一見如故。「拿坡里故事四部曲」(Neapolitan Novels) 是其最著名之作,2018 年,HBO 與意大利電視頻道合作,將之改編成首齣非英語劇。Netflix 近日再次把新作 The Lying Life of Adults 改編成 6 集原汁原味的意大利電視劇。

Moyashi:「假面騎士 BLACK SUN」—— 舊左翼寫給新左翼的情書(下)

「假面騎士 BLACK SUN」是一封舊左翼寫給新左翼的情書,雖然誠意十足,卻只管把自己的想法寫進去,沒有考慮符號邏輯合不合理,更沒有考慮觀眾領不領情。送出的情書成了跟蹤狂的自白,可惜浪費了難得的文筆。

方俊傑:「白噪音」—— 超越正常人性的黑色幽默

電影一開場,已經為美國電影的災難場面,提供了一個說法。破壞,是建設,是進步,是樂觀積極。偏偏毒霧災難在「白噪音」中,只是虛驚一場,真正的災難,是人類面對死亡的恐懼,透過一個中年男人與一個中年女人,兩夫婦各自面對死亡憂慮的處理手法,極為戲劇化地呈現出來。

Moyashi:「假面騎士 BLACK SUN」—— 舊左翼寫給新左翼的情書(上)

其實「左傾」並不是問題,昭和騎士用環保的風能變身,訴說著人類現代文明產生污染、破壞大自然之類的議題,本來也是很「左」。「假面騎士 BLACK SUN」的問題在於把 1960 年代,源於安保鬥爭的舊左翼,以及當下爭取人權與自由的新左翼……

Moyashi:「鈴芽之旅」—— 對於喪失的告別與再出發(下)

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中,「告別」是主要的命題,「再出發」是「告別」的總括和結論。鈴芽成長物語所借代的,是與「失去的 30 年」訣別後,對新世代可能性的期冀。

Moyashi:「鈴芽之旅」—— 對於喪失的告別與再出發(上)

新海誠的新作「鈴芽之旅」(すずめの戸締まり)上映一個月多,日本國內票房剛剛突破了百億日元,雖然這已經是預期之內的事。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再到「鈴芽之旅」,新海誠似乎完成了以 311 震災為題的「災難三部曲」。

Moyashi:「新.超人」—— 過期的正義

「新.幪面超人」(シン・仮面ライダー)終於決定在下年 3 月上映,庵野秀明主導的「新.日本英雄宇宙」將要完成。之前因各樣原因錯過了「新.超人」(シン・ウルトラマン)戲院上映,趁著上架,在串流平台補完。也許是被「新.哥斯拉」(シン・ゴジラ)養大了胃口,擅自把期望提得過高,反而有些少失望。

廖康宇:「飯戲攻心」—— 港產片喺邊,邊度就係屋企

有別於上次專欄提到的「明日戰記」,「飯戲」是一齣不折不扣的香港電影:外星人侵略地球的情節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出現,但「飯戲」只可以發生在香港,因為它所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離散(Diaspora)的故事,也許世上只有背井離鄉的香港人才最有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