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

|共26篇|

Moyashi:「新.超人」—— 過期的正義

「新.幪面超人」(シン・仮面ライダー)終於決定在下年 3 月上映,庵野秀明主導的「新.日本英雄宇宙」將要完成。之前因各樣原因錯過了「新.超人」(シン・ウルトラマン)戲院上映,趁著上架,在串流平台補完。也許是被「新.哥斯拉」(シン・ゴジラ)養大了胃口,擅自把期望提得過高,反而有些少失望。

書店們:正義迴廊

改編自「大角咀父母肢解案」的香港電影「正義迴廊」,自 11 月頭上映至今,已突破 1,000 萬票房。獲得如此佳績,當然不只是因為該案件的嚴重性,電影對男主角張顯宗及男配角唐文奇的性格及犯案心理,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都有全面的描寫。另外,除了檢控官和兩位被告的辯護律師所作的辯論內容外,導演也力圖再現經典電影「十二怒漢」中,陪審團對案情作出法律與道德的激烈討論。

鄭立:誓不低頭 —— 被法律送你去坐冤獄,你竟然還相信法律是公正?

80 年代香港的作品,像「國王的新衣」裡的小孩一樣,直接指控法律系統虛偽不公,這與 21 世紀宣揚香港司法獨立、法治及核心價值公正有效,令整個世代自豪地相信香港司法神話的洗腦作品相比,絕對是非常諷刺的。

正義戰爭論能應用於現代網絡戰?

在 3 月阿拉斯加的會談上,中美雙方就網路戰一事互相指責對方。4 月 20 日,日本傳媒報道,中國疑似對約 200 間日本機構發動網絡攻擊。隨著全球經濟愈來愈依賴互聯網,網絡安全亦成為重要的國防議題,挑戰了我們過往思考國際衝突的方式。有學者就嘗試探討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傳統命題「正義戰爭論」(Just War Theory),究竟是否還適用於現代網絡戰。

鄭立:「無間道」—— 善惡重要,還是存亡重要?

這是最吊詭的地方,陳永仁為了正義殺死了自己,正義殺死了好人。而劉健明之所以生存,正是因為他對正義的信仰大不過對生存的堅持。陳永仁是理想的執法者,而劉健明則是現實的執法者,而這故事裡,生存下來的是後者。執意維持正義的人因自滅而減少,而只在有利時才維持正義的人,則會繁榮下去。

崇高志向的腐敗:白警為何走上腐敗之路

警隊腐敗是犯罪學重要的研究問題,有一大部分的警察貪污、濫權問題是源於制度性的缺憾,例如缺乏監管制衡、招募人才良莠不齊,以及法治教育不足。這些是說法的前設是,警隊腐敗源於一群害群之馬,而現行制度沒有在招募過程好好把關,監管制度也無法把他們揪出來。可是,警隊腐敗很多時不止由一班唯利是圖、文化低下的「黑警」造成;一些文化水平高、正義心重的「白警」也會以正義之名,走上濫權腐敗之路。

酷刑心理學:為甚麼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

到了 21 世紀,基本上整個文明世界都視人權自由為普世價值,而酷刑一直被視為違反人權的嚴重罪行,聯合國自 1984 年起,便共有 146 個國家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締約國。可是,即使世人普遍認同酷刑是野蠻行為,在一些發達地區,酷刑依然存在。近年,便有不少研究,嘗試分析為甚麼在文明年代,執法者還會以嚴刑拷問疑犯。

鄭立:九品芝麻官 —— 不勇敢的人,他的善良也是有限的

他們都是尋常人,不偷不搶,不會主動加害人。可是事件發生後,來福與回春堂卻被收買作了偽證,刑部尚書苦讀有成,出場時頗為瀟灑,一副道德楷模的樣貌,但一發覺報恩是需要挑戰強權,有可能會被 DQ 的時候,即義無反顧地站在強者的一方。去到故事末期,包龍星成為高官,強弱開始逆轉風向一亂時,他更是左搖右擺不知所措,才產生了「尚書大人還真機靈」這千古金句。

鄭立:紅花俠影 —— 在政治裡,到處都是正義,卻沒有一方是正義

這作品在當時 TVB 播放的時候,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架構,讓看卡通片時第一件事總是先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小孩子,慢慢學會這個世界從不是這樣運作的。倒是回到現實看到一群中老年人,他們會認為自己在政治中,所支持的就是正義的一方。我就在想,雖然一大把年紀了,他們也許還比不上當年會認真看完這卡通片的小孩吧?

紅眼:「Innocence 冤罪律師」—— 職責、正義和真相,只能三擇其一

「Innocence 冤罪律師」話題性不如去年石原里美主演的「Unnatural 法醫女王」,亦相信不會像木村拓哉的「律政英雄」成為時代經典。但故事吸引之處,不在劇情,反而是借助黑川和檢察官父親的價值觀衝突,以及連串冤案,表達了傳統律政題材作品之中,甚少觸碰(或被編劇迴避)的道德掙扎。

正義無能

“Justice without force is powerless. Force without justice is tyrannical.”
— Blaise Pascal, French mathematician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
— 布萊茲.帕斯卡(法國數學家)

江皓昕:「檢察狂人」—— 沒有 100% 的公義,但有接近 100 分的電影

好演員依仗著好劇本,雫井脩介的原著在前,劇情主線無懈可撃,導演原田真人的改編也是大師出手,連珠炮發式的對白訊息量極高。許多乍看隨意的場口和對白,在第二次看的時候才驚覺伏筆重重,小如女主角一開場在路邊簽名的群眾運動,居然也預視了電影最終的結果。基本上沒有一場是多餘,環環相扣得要反覆思考才摸得出端倪,匠心巧妙卻又毫不賣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