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政變成國際焦點,令不少人察覺香港與緬甸暗地裡命運相連,但其實兩地淵源不止於此。80 年前香港淪陷,不少華籍英兵流亡後重新集結,向英軍請纓再度參戰,1944 年組成「香港志願連」(Hong Kong Volunteer Company)遠赴緬甸前線,加入英軍特種部隊「殲敵」,擊退日軍的戰績備受肯定。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有賴歷史學者鄺智文近年努力,才得以重見天日。
軍隊
|共45篇|
亂局中崛起的緬甸軍政府
緬甸軍方於本週一發動政變,拘捕昂山素姬及全國民主聯盟多名政府官員。有專家估計,政變乃出於軍方領袖敏昂來(Min Aung Hlaing)的個人野心。儘管政變動機未明,但事件無疑證明,即使近年軍方展示出開放有限民主的姿態,但始終保留操縱國政的最終權力,當地人所享有的民主,也許只是軍方容許出現的假象。因此,探討緬甸日後的民主發展前,不妨先暸解緬甸軍方如何長期統治國家多年。
小灰:軍章發展簡史二(美軍軍章在越戰後之演變)
越戰歷時 20 年,士兵日久厭戰,軍中開始流行一些大兵手工改版的部隊章,甚至配戴一些非官方的所謂「士氣章」(Morale Patches)。這些改版有時會帶有紀念、粗俗或諷刺成分,成為軍中一時風氣。
小灰:現代軍章發展簡史(由美國內戰到二戰)
早在中世紀歐洲,貴族的侍從或麾下都會在左臂或左胸配戴一個小型的侍從配章(Livery badges),以表示自己所臣屬的領主勢力。侍從配章有別於出現在盾牌或戰袍上的家族紋章(Coat of arms),它的設計相對簡單,可以說是現在軍章的雛型。
鄭立:想知道民國時期軍隊是怎樣的?你一定要看「十兄弟」
其實這電影企劃,可能從一開始就是廣東軍人們想把從軍的回憶留在菲林上才想出來的,十兄弟不過是企劃的附加品,好讓他們有藉口可以演出來吧?
陶傑:當香港和「難民」這個名詞連結
美國眾議院一致通過「香港自由法案」,並承諾一旦有事,將會接納大量香港難民。
小灰:「挑戰者」的新挑戰 —— 現代戰爭還需要主戰坦克嗎?
現時英國陸軍所用的 227 架「挑戰者 2 型」坦克,都是由 90 年代未期服役至今。要配合未來數碼化、甚至無人化的作戰模式,大型的系統升級無可避免,這亦代表它需要在國防部僅有的經費中分一杯羹。但軍方目前已有各個無人裝甲車輛研究項目,在有限的資源下,重型戰車的大幅度縮減是可以預見的。
小灰:行伍逸事(2)專訪彭亦威先生 —— 最唔想就係做沙展
憶起從軍趣事,沙展彭笑言當年最唔想就係升做沙展。
小灰:行伍逸事(1)專訪彭亦威先生 —— 原來喺香港可以當兵
「行伍逸事」系列因此而生,目的是透過與退伍士兵的對談訪問,發掘並記錄殖民地時代,港人的從軍經歷,將歷史立體又認真地呈現在港人眼前,而第一個專訪人物為前香港軍事服務團上士彭亦威先生。
紳士大哥:中國人打仗就是馬保國上身
再看看多次宣傳軍隊時選擇的模式?一是唱歌跳舞,一是跳火圈瓹坦克車底。這是幼稚園畢業表演,還是馬戲團,已經令人搞不清。而這班要以唱歌跳舞來博掌聲的小學雞,上戰場時會否記得帶奶瓶紙尿片已經夠讓人擔心,還說甚麼開槍打仗?
打撃國家級恐怖組織:制裁伊朗革命衛隊
美國宣佈制裁的中港官員之中,包括了前任和現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鄧炳強。有傳媒報道,坐擁百億資產的香港警察儲蓄互助社,由於擔心被美國制裁,早於 5 月時已陸續把存於外資銀行的資產轉移至中資銀行。其實,美國早就有制裁別國武裝部隊的先例。
沖繩淪為新疫區,漏洞來自於美軍?
武漢肺炎在日本擴散,沖繩淪為新疫區,宣佈延長緊急事態宣言至月底。直至週三,光是 8 月縣內便錄得 912 宗個案。用於治療的病床,使用率已達 98%,重症患者更佔 47.8%,另有 250 人在家等候入院。雖然連假湧至的旅客,被視為疫情惡化之因,但「沖繩時報」質疑,駐守當地的美軍危機意識薄弱,形成重大防疫漏洞。
當國家走向一人獨裁,鎮壓就愈激烈
近年,學者都擔憂民主在退潮。民主國度的人對選舉失去信心,民粹勢力抬頭,專制國家的政府同時變得更專橫獨斷,也細分出不同的政體模式。美國密芝根州立大學政治學家 Erica Frantz 的研究團隊就發現,近年很多專制國家不單變得更專制,而且更走向一人獨裁的模式;而當一個國家愈獨裁,就會更常訴諸武力鎮壓。
一國一制下,克什米爾自決運動將到尾聲?
正當全球注視「港版國安法」之際,印度克什米爾同樣步入歷史關口。印度為取得克什米爾「全面管治權」,去年撤銷其自治地位,近月更借防疫之名嚴加鎮壓,接連有年輕人遇害,鐵腕手段被批為國家恐怖主義。有學者憂慮指,克什米爾自決運動正步向最後存亡關頭。
杜林普調動軍隊平亂,有何法理依據?
美國黑人被警員跪頸致死案,觸發全國大型示威,有民眾縱火搶掠,總統杜林普則威脅調動軍隊入城平亂,言論引起朝野譁然。究竟調動軍隊可有法理依據?美國史上又是否有類似先例?
推翻獨裁者的關鍵是甚麼?
如何才能推翻獨裁者?回答這個問題最好是曾有此經驗的人,1930 年流放中的托洛茨基出版「俄國革命史」,曾經提到:「毫無疑問,每一次革命的突破口,都是由軍隊的傾向來決定…… 都在士兵的一念之間。」
「戰疫」時刻,解放軍在哪兒?
身為人民子弟兵,為人民服務的中國解放軍,理應出現在「戰疫」最前線。但武漢肺炎期間,解放軍在哪裡?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廳成員 Elizabeth Phu,與智庫新美國基金會南亞資深研究員 Anish Goel 認為,解放軍在疫情期間不見蹤影,反映對許多國家而言,不能再指望中國的人道救援承諾。
士兵參差不夠數?英國軍方推出再培訓計劃
近日美國空襲炸死伊朗第二號人物蘇萊馬尼將軍,伊朗則向伊拉克美軍基地發射彈道導彈作為報復。伴隨國際局勢緊張,兩國衝突萬一引發世界大戰,其他大國難以獨善其身,但士兵數量是否足夠,成為一大問題。據「衛報」報道,英國近年為填補士兵空缺,徵兵時下放招收門檻,即使在新兵招募中不達標者,仍有機會進入新兵訓練營。
酷刑心理學:為甚麼執法者以嚴刑拷問疑犯
到了 21 世紀,基本上整個文明世界都視人權自由為普世價值,而酷刑一直被視為違反人權的嚴重罪行,聯合國自 1984 年起,便共有 146 個國家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締約國。可是,即使世人普遍認同酷刑是野蠻行為,在一些發達地區,酷刑依然存在。近年,便有不少研究,嘗試分析為甚麼在文明年代,執法者還會以嚴刑拷問疑犯。
克什米爾 —— 印度安全部隊濫暴指控
自 8 月 5 日印度政府取消克什米爾自治地位以來,數萬名安全部隊已進駐當地。據報包括政治領袖、商人、活動家在內,約 3,000 人遭到逮捕。軍方表示,行動是要先發制人,旨在維護當地法律及秩序。然而,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有村民聲稱遭毆打甚至電擊虐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