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

|共72篇|

【烏克蘭戰爭】前線外的溫存時刻

過去 9 個月,烏克蘭士兵在東部城鎮巴赫穆特(Bakhmut)負嵎頑抗,以免當地落入俄羅斯軍隊的控制。而距離戰線僅 30 公里的 Kramatorsk 市,則成為戰士稍事休息、尋求慰藉之地。他們或與愛人相聚溫存,或跟性工作者一夜糾纏。短租公寓需求激增,花店、餐廳以至妓院等服務業,亦正蓬勃發展。

【烏克蘭戰爭】華格納集團與俄軍互鬥?

俄羅斯爆發鬧劇式內鬥,行事兇殘的傭兵集團華格納(Wagner Group),不但投訴沒有足夠彈藥,還質疑軍方領導能力;近日更有外洩文件披露,華格納領導層出賣俄軍情報予烏克蘭,以換取華格納集團喘息的機會。澳洲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研究員 Matthew Sussex 就撰文,深入分析這場鬧劇背後的權鬥動態,將如何動搖普京政權的根基。

蘇丹武裝衝突背後,與全球政治的角力

蘇丹爆發嚴重武裝衝突,「主權委員會」主席兼軍方總司令布爾漢率領的政府軍,與其前副手達加洛帶領的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SF),在首都喀土穆等城市激戰多日,爭奪總統府及機場等重要地點的控制權,據稱已令超過 180 人死亡,西方外交官亦告遇襲。「華盛頓郵報」外交專欄作家 Ishaan Tharoor 分析,這場恐會淪為內戰的混亂,背後是更廣泛的全球權力鬥爭。

【烏克蘭戰爭】罪犯當僱傭兵,死後也獲軍葬?

俄羅斯華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會聘用罪犯作僱傭兵,他們若在烏克蘭戰鬥中陣亡,遺體會被運回原本的居住地。有些人希望為「捐軀者」舉行英雄式葬禮,但亦有人無法忘記「罪人」作戰前所犯惡行。像這樣的道德爭拗,正在俄羅斯各地爆發。

【烏克蘭戰爭】性暴力:令人髮指的「隱形」罪行

聯合國去年 9 月發表報告,指俄羅斯軍隊侵略烏克蘭以來犯下 30 宗性暴力罪行,包括 8 宗強姦婦女案,以及 15 宗針對男性的虐待行為。烏府官員及人道組織指,哈爾科夫及赫爾松等俄軍佔領區獲解放後,舉報數目飆升至數百宗,至少 10 名未成年人士受害。戰爭縱未結束,公義急需彰顯。但如何撫平創傷及搜證提控,總是敏感、複雜而艱鉅。

【烏克蘭戰爭】「我才是俄羅斯人應有的模樣」—— 那些聯烏抗俄的人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數以十萬計俄羅斯人接到徵召通知。有人懷著不安應召,有人索性逃離本國避開兵役。當中,也有人只是不想以俄軍身份打仗,效力烏克蘭領土防衛國際軍團、由俄羅斯人組成的自由俄羅斯軍團(Free Russia Legion),就是其中之一。

【烏克蘭戰爭】勸敵投降熱線,24 小時為俄服務

去年 9 月普京宣佈動員 30 萬平民作戰,迫使全國男性作出生死決擇。烏克蘭政府趁此機會,開設名為「我想活下去」的熱線供俄人投降。當局表示,每天收獲 50 至 100 通來電,至今超過 6,500 名軍事人員以此投降。而計劃的代言人,正是「棄俄投烏」的成功例子之一。

【烏克蘭戰爭】新一輪坦克供應,為何重要?

烏克蘭此前一直接收北約東歐成員國提供的蘇式 T-72 主戰坦克,但面對俄軍的 T-90 坦克,未能取得優勢。德國終於同意向烏軍提供豹 2 型坦克(Leopard 2),加上英美分別提供的挑戰者 2(Challenger 2)和 M1 艾布蘭主戰坦克(M1 Abrams),有望讓烏軍突破俄羅斯在東部頓巴斯地區建立的防線,以至奪回被佔領土。不過這些西方坦克能否讓烏軍對付俄軍預計於 3 或 4 月春季發動的攻勢,仍有疑慮。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真的能重現蘇聯式動員嗎?

普京下令局部動員 30 萬後備軍人、推動盧甘斯克(LNR)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NR)公投,又提到動用核武保衛國家,俄烏戰爭勢將向更惡劣方向發展。然而,蘇聯憑藉自身軍工設計和軍事體制,有條件動員大軍,今天的俄羅斯恐怕已沒有同樣能力,動員 30 萬具作戰能力的兵員。

【烏克蘭戰爭】解讀普京劇本:局部動員與公投是甚麼盤算?

面對在烏克蘭節節敗退,普京昨日發表電視演說,下令局部動員 30 萬預備役士兵,又支持俄佔地區公投加入俄羅斯。有傳媒評論推測,普京可能借吞併烏克蘭領土,把烏軍光復行動扭曲成對俄羅斯的侵略,自我實現「西方亡我之心不死」的陰謀論,為全面動員和正式宣戰鋪路,為普京最不願意下的決定。

白羅斯人為烏作戰,力抗新蘇聯帝國崛起

烏克蘭抗戰半年多來,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志願兵相助,還有一個白羅斯義軍組織暗中幫忙。這些青年放棄家庭、前途甚至性命替鄰國上陣殺敵,慷慨仗義之餘,亦是希望藉此推翻總統盧卡申科,結束獨裁統治,抵禦新蘇聯帝國的威脅。這種想法看來既天真又迂迴,但在絕望的革命路上,似乎已經別無他法。

解放軍學到甚麼?

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沿海進行軍事演習,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對於解放軍史無前例接近台灣的軍演,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主要是想藉此測試自己的軍事改革成果,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一直以來,久無實戰經驗,但努力向美軍現代戰爭方式學習的中國,正面對甚麼挑戰或局限?美國對中國軍事實力的瞭解又是否充足?

大型軍事演習和巡遊,勞民傷財?

為了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中國政府於 8 月 4 日在台灣周邊沿海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並在同日宣佈整個實彈發射訓練任務圓滿完成,解除相關海空域管控。這次事件令很多人重新關注軍事演習的實質作用,例如是否達到威懾作用。在西方,近年也有討論反思這類大型軍事動員,是否勞民傷財。

【烏克蘭戰爭】俄羅斯新兵 5 日「速成」?

俄烏戰爭超過 150 日,面臨持久戰的烏克蘭,正尋求更多西方武器供應。但另一方面,火力、兵員遠超烏軍的俄羅斯也有隱憂,英國國防參謀長 Tony Radakin 月中指,俄軍在烏克蘭損失超過 3 成陸地戰鬥力,並認為已有 5 萬俄軍傷亡。俄羅斯同樣要補充戰力為持久戰作準備,但據報一些新兵只接受 1 個月甚至 5 日訓練,就被投入戰場。

Top Gun 無效?美軍如何轉陣吸引新兵

上月底,美國總統拜登宣佈將加強歐洲駐軍以保護北約領土。諷刺的是,美軍現正苦於招攬年青男女入伍,所有部隊均難達成本年度的募兵目標。與此同時,撇除有過胖、吸毒及犯罪等問題的人士,合資格服役的年輕人比例創歷史新低,願意考慮從軍的就更少。國防部長對短缺問題表示關注,有專家更指「今年令我們質疑全志願部隊的可持續性」。

芬蘭人俄國人,兵役心態決定成敗?

北歐國家芬蘭及瑞典宣佈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馬林稱:「不能再相信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在俄羅斯旁邊會有和平的未來。這就是我們決定加入北約的原因。」回顧過去與蘇聯的冬季戰爭,儘管單靠自己難以保證和平,至少可以相信一旦被入侵,芬蘭不會願意放棄抵抗。「外交政策」雜誌專欄作家 Elisabeth Braw 指出,同屬徵兵制度,與逃避徵兵的中、上層俄羅斯人相比,芬蘭人對兵役有著強烈的公民義務感。

因應俄烏戰爭,新加坡的軍事現代化計劃

1965 年新加坡獨立建國以來,被馬來西亞、印尼等強鄰包圍,不單生存至今,更一躍成為世上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國家。縱使無險可守,新加坡一直堅持軍事自主,厲行強制軍役,塑造全東南亞最高科技的軍隊。當南海衝突威脅東南亞和平,俄烏戰爭牽動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新加坡也在 3 月初宣佈將進一步軍事現代化,建立「數碼防衛與情報軍部隊」。

【烏克蘭戰爭】深入骨髓的俄軍腐敗

俄羅斯國慶還在唱的俄軍版「紅軍最強大」、莫斯科紅場上接受檢閱的俄軍軍容整肅、高呼「烏拉」,驟眼看或者真的會認為俄軍最強大 —— 至少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前。俄烏戰爭似乎戳破了神話背後的腐敗,烏克蘭國家預防腐敗局局長諾維科夫上週更致函俄羅斯防長紹伊古,讚揚其確保俄軍嚴重腐敗的努力。哈佛法學院法學教授 Matthew Stephenson 亦稱,俄軍的腐敗,是烏國意想不到的盟友。

應對南海主權爭議,菲律賓大舉擴張海軍武備

近年,因應南海主權爭議,中國和東、南海多國關係變得緊張。菲律賓是事件的主角之一,曾就此在國際仲裁庭向中國提告,最終勝訴;仲裁庭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在南海的填海造陸活動,但不獲理會。去年 11 月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更當面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對於中國船隻在南海與菲律賓發生的爭端感到厭惡」。「外交家」雜誌就報道,菲律賓正擴張海軍軍備,應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