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學到甚麼?

A+A-
訓練中的中國軍人。 圖片來源:He Xiaogen/VCG via Getty Images

中國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沿海進行軍事演習,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對於解放軍史無前例接近台灣的軍演,有軍事專家認為,中國主要是想藉此測試自己的軍事改革成果,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一直以來,久無實戰經驗,但努力向美軍現代戰爭方式學習的中國,正面對甚麼挑戰或局限?美國對中國軍事實力的瞭解又是否充足?

解放軍現役軍人達 200 萬,屬世界之最。以艦艇數字計算,中國海軍目前世上最大海軍,其潛艇亦具備發射核武器導彈能力。據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去年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空軍也發展成為亞太地區最大、世界第三大空軍,擁有超過 2,500 架飛機、約 2,000 架戰機。自 1996 年以來,中國軍事力量已有大幅提升,更在 2015 年公佈建立新的指揮控制結構、戰區指揮系統取代地區指揮部等全面軍事改革

不過,長期欠缺實戰經驗,是部分觀察人士對中國軍事發展提出的問題。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中國軍事及國防高級研究員 Meia Nouwens 向「每日電訊報」表示:「過去幾年現代化改革以來,解放軍從未真正打過仗,甚或沒有機會演練其導彈及軍隊聯合戰鬥能力。」報道指,中國是次在台灣周邊沿海的演習,是希望瞭解自己的軍事部署,能否在緊迫情況下有效運作。例如 2016 年,軍區改戰區後成立的東部戰區司令部,負責東部海岸大部分地區軍事行動;中國需要通過演練,弄清楚新改革的指揮系統,是否有效。中國導彈武器,也需要演習確認,是否成功從海陸空發射並擊中目標,以及使用時能否協調不同軍種的進攻。

西方軍事專家認為,解放軍是次演習,是要了解軍事改革的成果。 圖片來源:路透社

解放軍要藉演習瞭解自身能力,但演習畢竟與實戰不同。一旦中國動武攻台,有甚麼部署也是一個謎。中國自 1979 年後,未曾發動戰爭;空軍自 1958 年以來,更沒參加過重大衝突。杜林普政府時期的國防部首席亞洲政策專家 Randall Schriver,認為難以衡量,解放軍在複雜環境中,事情不完全按計劃進行時的戰鬥表現。即使他們已經改進訓練,但訓練水平是否足夠複雜,可以處理意外或未知的事態發展也值得懷疑。事實上,除了難有實戰背景可以估計解放軍的行動,Schriver 也承認,美國對中國軍事機構的不同武器,如何在高水平戰役中協同發揮,這方面的了解相當有限,也不清楚中國是否具有整合空中、海洋、太空、海岸和網絡的聯合作戰能力。有拜登政府官員便向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表示,目前美國對外國軍事評估,正密切關注中國攻擊台灣時的補給線。

美國未必能準確評估解放軍實力,但另一方面軍事專家相信,中國正向美國學習現代戰爭。5 個戰區司令部的改革,令每個地區的陸、海、空軍,直接向戰區指揮部報告,確保解放軍行動有效整合,就是借鑒美軍,建立了新軍隊結構的成果。美國陸軍退役中將胡可誠(Charles Hooper)便向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指出,解放軍雖然鉅細無遺地學習美國戰爭方式,積極獲取一切公開信息。但解放軍具黨軍本質,使軍隊的學習及領導方式,仍深受其組織,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例如美國軍官懂得在瞬息萬變的戰鬥局勢,作自行判斷,並在過後解釋自己採取的行動。但胡認為中國軍事文化不一定有這些特則,偏偏這些自主能力,是信息戰及混合戰取勝的必要元素。

除了軍隊本質能否配合軍事指揮改革成果的問題,在台海局勢上,中國對攻守方的認知,也值得商榷。胡認為目前的戰爭發展有利防禦方,而非進攻一方;例如具有壓倒性優勢的俄羅斯,在烏克蘭運用盟友支援的非對稱軍事能力對抗下,其優勢即遭抵銷。至於在台海,解放軍一直認為自己是防御者,美國是侵略者,其國防現代化,亦側重於賦予解放軍自身有限度力量投射,增加阻止美軍行動的「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nti-access and area denial)能力。胡指,中國一直致力排斥美國在西太平洋投射力量、建立「鐵山」(Iron Mountain)儲存大量資源以備軍事行動的能力。

加入台灣因素下,美國方面的看法便截然不同。胡指:「中國是侵略者,我們是防御者。」美軍在世界不同地方開戰前的準備工作是,先建立鐵山,然後向遠離自身海岸所在的敵人釋出鐵山的資源。他補充指,整個攻守角度及美軍行動在台灣爆發戰爭時,會產生詭異的局面。「雖然美國顯然是侵略者及攻擊者,但在這種示例下,台灣顯然是防守者。烏克蘭衝突表明,一個供應充足、積極主動的防御者,能有效瓦解,甚至擊敗優勢明顯的對手。如果沒有意外,防御者可以顯著增加軍事衝突成本、持續時間,從而損害攻擊者的利益。所以全面觀察經驗,會見到事實比中國設想的要更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