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

|共11篇|

利比亞水災: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北非國家利比亞遭風暴「丹尼爾」吹襲引發暴雨,東部港口城市德爾納(Derna)嚴重水災,橋樑倒塌、電線斷落,街上躺滿屍體,死亡人數迄今已過萬,當局估計全國可能多達 1 萬人失蹤,洪災規模在利比亞前所未見。但當地人要應對的不僅是自然災害,數十年來的衝突、東西部政治分裂,如何加劇洪患,使利比亞陷入災難境地?

美國「海綿城市」,成功抵禦颶風吹襲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世界各地都有城市提出適應辦法,中國便提倡「海綿城市」疏導洪水。美國亦有類似的抗禦颶風方案,佛羅里達州佔地 18,000 英畝的社區巴布科克牧場(Babcock Ranch)便是典範。去年颶風「伊恩」帶來巨大破壞,登陸時更直接吹襲牧場,結果當地近乎絲毫無損,成功通過「防颶風認證」。

消滅颱風的技術,為何難以派上用場?

由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到強烈熱帶風暴海葵逼近,天文台只能發出颱風信號,讓市民及早防避。究竟在颱風愈見強勁的未來,人類是否有可能主動出擊消滅颱風?有研究團隊解釋,其實人類已掌握消滅颱風的原理,但對氣候帶來的副作用仍然未知,更可能觸發地緣政治衝突,以致有關理論仍然難以實踐。

億萬「海綿城市」計劃,為何仍擋不了洪水?

颱風杜蘇芮在 7 月 28 日襲擊中國福建省沿岸,隨後北移至北京,逐漸減弱成較低強度風暴,但已在短短 5 天內把多達 745 毫米降雨帶到首都,是該市平均 8 月降雨量的 4 倍;天津和河北省也經歷嚴重水災,其中河北涿州泄洪備受關注。過去十年,中國各地大力推動「海綿城市」計劃,以加強城市的排水能力,這場嚴重災難就令各界反思計劃成效。

颱風襲地球:趕上倉是甚麼心理?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由於政府和傳媒(以及長輩群組)連日警告,一號風球還未懸掛便已全城戒備。大批市民趕去超市街市,買些食材、杯麵、罐頭等儲水儲糧,結果早於星期五晚,便見貨架空空菜價騰貴。數天前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亦大同小異,颶風佛羅倫斯直撲當地之前,居民湧至超市備貨。但意外的是,有些人狂掃零食啤酒,有些人卻毫無準備。為何會有前者般乘機放縱,又會有後者那樣闊佬懶理?

能否令颱風能量減弱?

據本港天文台預測,超強颱風山竹或於週日正面吹襲香港。不過,即使「打到正」,因為週日關係,大部分人仍享受不到風假。與其渴望打風,倒不如希望颱風風力減弱,避免造成嚴重破壞。為求減低經濟損失及人命傷亡,過去科學家就曾嘗試以人為方法,削弱風暴威力。

風暴更多、路徑難料、威力更大,跟氣候變化有關

本港兩星期內受三股颱風吹襲,其中天鴿的風暴潮為本港多處帶來嚴重水浸。最近重創美國德州的颶風哈維(Harvey),在當地以破記錄的洪水淹浸城市。夏季打風雖是常態,然而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會令風暴的破壞力更驚人,而且路徑也難以預料,是次哈維即為一例。雖然有關研究僅針對美國本土,但氣候變化乃全球性問題,換句話說,香港亦有可能面對「加強版」風暴。

水浸嚴重,矛頭應指向天,還是人?

今個雨季各地接連迎來風災豪雨,造成水浸連連,受災的除了近日數登新聞頭條的港澳兩地、美國德州外,南亞如孟加拉、印度、尼泊爾等地均成澤國,災害真正的傷害還得待水退後才完全顯現,龐大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必然不在話下。除卻氣候變化為不能推卻的主因,城市規劃錯誤、基建和政府援助等問題,都加劇了洪災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