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

|共20篇|

綠色和平:凝聚社區力量 區議會如何應對氣候危機?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香港位處沿海地區,絕不可能置身事外。經過 2018 年超強颱風「山竹」的侵襲後,多區受到風暴潮影響,甚至出現嚴重水浸,我們必須汲取教訓,在容易受風暴潮影響的社區做好防災準備,並從源頭著手減碳,以應對氣候危機。為把氣候議題植根社區及帶來實質改變,綠色和平今年走入多個區議會,遊說區議員跟進氣候議題,為社區應對氣候危機做好準備。

人工島之前:請先迎戰超級颱風

今年超強颱風一波接一波肆虐亞洲,似乎是大災難的預演。正當香港經歷完超強颱風山竹的破壞,政府還銳意填海造島之時;國際氣候專家已經點名呼籲,香港等亞洲沿海大城市,務必在政策及城市規劃著手,迎戰日趨頻繁的超強颱風侵襲,以保市民的性命財產安全。

山雨欲來

“It takes a real storm in the average person’s life to make him realize how much worrying he has done over the squalls.”
— Bruce Barton, American author

經歷一場真正的風暴,才能讓一般人意識到對狂風擔憂了多少。
— 布魯斯.巴頓(美國作家)

綠色和平:21 世紀氣候變化對香港的長遠影響

繼上年超級颱風「天鴿」後,今年的超級颱風「山竹」吹襲香港,造成近 400 人受傷、1,500 宗冧樹,香港多處地方海水倒灌,導致嚴重水浸和破壞。雖然我們不能將任何個別的極端天氣現象,直接歸因於氣候變化,但多項國際研究已證明,氣候變化將引發更多更強的颱風,並可能造成嚴重及不可逆轉的影響。人類目前減碳進度緩慢,氣候持續惡化。長遠來說,香港究竟會遭受甚麼影響呢?

Gloria Chung:打風在家吃甚麼?餐蛋麵的迷思

平日的廚房剋星、手殘港男港女,每人都能夠擁有餐蛋麵的成功感,過程治癒,結果威水,直達茶餐廳級。這種困在家的小樂趣,真的要非常幸福、幸運才能享受到,說出來,我覺得慚愧,天曉得有多少人在颱風天,還是要緊守崗位,或者瑟縮在雨篷下,祈求風雨快停,否極泰來,早日回家,也是為了吃一碗餐蛋麵。

颱風襲地球:趕上倉是甚麼心理?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由於政府和傳媒(以及長輩群組)連日警告,一號風球還未懸掛便已全城戒備。大批市民趕去超市街市,買些食材、杯麵、罐頭等儲水儲糧,結果早於星期五晚,便見貨架空空菜價騰貴。數天前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亦大同小異,颶風佛羅倫斯直撲當地之前,居民湧至超市備貨。但意外的是,有些人狂掃零食啤酒,有些人卻毫無準備。為何會有前者般乘機放縱,又會有後者那樣闊佬懶理?

能否令颱風能量減弱?

據本港天文台預測,超強颱風山竹或於週日正面吹襲香港。不過,即使「打到正」,因為週日關係,大部分人仍享受不到風假。與其渴望打風,倒不如希望颱風風力減弱,避免造成嚴重破壞。為求減低經濟損失及人命傷亡,過去科學家就曾嘗試以人為方法,削弱風暴威力。

李明熙、Kimberlogic:遇上颱風的日本郵輪之旅

坐郵輪好多時都有 Formal Night,要著正裝,上次坐 Cunard 的 Queen Mary 2,差不多 7 晚都要打呔。今次郵輪由台灣出發,亦有正裝之夜,而我深知華人對 Dress code 有自己的一套定義,所以我全身西裝,唯獨以皮波鞋代替皮鞋,都是黑皮鞋,不用分得那麼細啦!結果,我 overdress 了。那其他人穿咩呢?

張景宜:遊走於澳門新區與舊城之間

一程短短的路程,如常地坐到市中心的賭場,看著法老王外燈箱沒有影像,舊城有著狂風掃過後的落寞。掃掃手機,還有幾天就是立法會選舉,各大候選人不約而同都在回顧風災後,政府的效率。建制、社團,民主派都忍不住說出特首和官員的不是。和諧看來不是現金和津貼能創造。

風暴更多、路徑難料、威力更大,跟氣候變化有關

本港兩星期內受三股颱風吹襲,其中天鴿的風暴潮為本港多處帶來嚴重水浸。最近重創美國德州的颶風哈維(Harvey),在當地以破記錄的洪水淹浸城市。夏季打風雖是常態,然而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會令風暴的破壞力更驚人,而且路徑也難以預料,是次哈維即為一例。雖然有關研究僅針對美國本土,但氣候變化乃全球性問題,換句話說,香港亦有可能面對「加強版」風暴。

水浸嚴重,矛頭應指向天,還是人?

今個雨季各地接連迎來風災豪雨,造成水浸連連,受災的除了近日數登新聞頭條的港澳兩地、美國德州外,南亞如孟加拉、印度、尼泊爾等地均成澤國,災害真正的傷害還得待水退後才完全顯現,龐大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必然不在話下。除卻氣候變化為不能推卻的主因,城市規劃錯誤、基建和政府援助等問題,都加劇了洪災的殺傷力。

陶傑:以「願」抗「業」

一場颱風將澳門的「一國兩制,推行良好」吹襲現形。據說中國的現代化可以不必引入西方的普世價值,只須「基建硬件」做得好。澳門政府和澳門人,在自主權交還中國之後,乖順聽話,而且據說「發展一日千里」,吸引美國拉斯維加斯投標賭牌,變為東方現代化賭城。但怎會一場颱風,「東方蒙地卡羅」慘淪為所謂「東方威尼斯」,除了浮在水面上的建築,澳門的「建築美學」與威尼斯其實沒有得比?

城市血管:排水渠

剛離去的颱風天鴿為香港帶來豪雨,加上漲潮,海水倒灌,多處地方水浸變成澤國,居民受困、浸壞了車、連海膽被沖上岸。平日深藏於城市角落的排水渠,此時就顯得無比重要。經常聽說:「夏天為大地帶嚟雨水,疏導雨水,就需要暢通嘅渠道。」多年來,各地都視排水設施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英國政府當然也不例外。

颱風會催產?

人類踏入多災凶年,氣候愈趨反常:颶風日前重創海地,造成數以百計死傷,再橫掃佛羅里達州;台灣近月連打大風,莫蘭蒂、梅姬與艾利先後吹襲,莫蘭蒂更被指歷來「最強颱風」;連香港也 14 年來首度於 10 月發出紅色暴雨警告。橫風橫雨,除了令人黑口黑面,還可能有一個意外影響: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