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共207篇|

卡爾維諾新英譯散文:自己的寫作弱點,偏要克服

著作等身的意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離開人世 38 年,至今仍有作品未曾翻譯成中文,包括最新出版的英譯散文集 The Written World And The Unwritten World。在書中,卡爾維諾以遊走文字與非文字世界作為比喻,講述自身的寫作心路歷程,更分享訓練洞察力的秘訣。

唐明:文學男人 02 —— 富家公子不止愛上我

難的不是「富家公子愛上我」,因為愛可以只是一刻的衝動;難的是愛上之後如何樂於相伴,如何度過美貌、青春、激情與力量,甚至是都消散之後的人生。這樣的相伴,如果沒有相互的欣賞與尊重,深入靈魂的理解,則是極其困難的;而懂得欣賞、尊重、理解另一個人,若從來不講究一點人格高尚,也是不可能的。

唐明:文學男人 01 ——「長日將盡」仍無法告白的美德

這種美符合英國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尊嚴」。尊嚴是甚麼?從來沒有教科書提供標準答案,因為「尊嚴並不是紳士獨有的,尊嚴也不是趾高氣昂,而是每一個男男女女都可以努力獲得的」…… 但是,「當奴隸是沒有尊嚴的」,「那些略受挑釁就脫下西裝和襯衫,尖叫奔竄的人,也無法窺得尊嚴的堂奧」。

勇氣與敏銳:2022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陸續揭曉,其中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在 10 月 6 日公佈,由法國女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獲得殊榮,亦是歷來第 16 位奪獎的法國作家。負責評審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學院,盛讚安妮艾諾能夠「以勇氣、客觀、敏銳,揭示個人記憶的根源、隔閡和集體限制」。其作者與學者雙重身份,令其「自傳式社會學觀察」成為創作一大特色。

紀浩基:「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如何把自己的問題講給全世界

看著澤連斯基的演講,套用內地的一句說法,他是一個被演藝事業耽誤了的政治家,他本來就該從政,只是之前被迫困在電視屏幕中,飾演一個被選為總統的中學教師。「人民公僕」也是他從電視屏幕走向真實國家領導的踏腳石。

要看懂 Drive My Car,先讀「凡尼亞舅舅」

去年奪得多個國際大獎的日本電影 Drive My Car,改編自村上春樹作品,原著小說在映後再次暢銷,不少人卻忽略戲中反覆出現的劇中之劇「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這部俄國劇作家契訶夫(Anton Chekhov)四大經典之一,所說的是甚麼故事?憑甚麼成為俄羅斯文學經典?

莎士比亞跟他人合寫作品?

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傳世劇作達 38 部,身後同樣留下不少謎團,例如人們就對其於 1587 至 1592 年的「失落的歲月」間的生活所知甚少。甚至莎翁本人也是一個謎,有人質疑是否真有其人,或作者真身是否其他人。也有人認為莎劇是一群劇作家的共同創作;事實上,莎士比亞最後十部戲劇約一半是合作寫成。近期一項研究,可能找到了更多莎劇為合作創作的證據。

人間失格:為何從南韓到美國,躺平青年都愛讀?

日本文豪太宰治怕沒想到,自殺前所發表的小說「人間失格」,70 多年後會受外國青年歡迎。韓國出版商民音社本月宣佈,該公司在 2004 年 5 月發行的版本,創下第 100 刷的紀錄。英譯本 No Longer Human 亦出現在美國書店的當眼處,銷量一度冠絕美國亞馬遜的日本文學類。無賴派大師的灰暗絕望,與美韓 Z 世代的憂鬱躺平,如何通過這本頹喪之作連結起來?

王鷗行:得獎香港詩人的英詩寫作啟蒙者

來自香港的 19 歲劍橋大學學生葉晉瑋(Eric Yip),憑藉詩作 Fricatives 奪得英國國家詩詞比賽(National Poetry Competition)冠軍,為史上最年輕得獎者,廣受港人關注。他在訪問提到,創作受美籍越南裔詩人王鷗行(Ocean Vuong)經歷啟迪,究竟王鷗行是何許人?他又如何鼓勵葉晉瑋在內的非英語母語作家?

我們都回不了去:一個歐洲人的盛世記憶

今天是「人類群星閃耀時」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自殺身亡 80 周年。他是德語世界著作等身的知名作家,經歷過 19 世紀末的歐洲太平盛世,自信樂觀地憧憬過人類將來,卻接連歷經兩場世界大戰,遭遇極權迫害而流亡海外,也見證自由心靈如何屈從國家意志。其臨終遺作「昨日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 Erinnerungen eines Europäers),就為文明盛極而衰留下最後見證。

緬甸政變後誕生的首部文學作品

一年前緬甸軍事政變,多位緬甸作家和詩人都在網上發表創作,為抗爭留下第一身見證,其中不少人被監禁或處決,部分遺作收錄到最新詩集與散文集「摘去新芽不會阻止春天來臨」(Picking Off New Shoots Will Not Stop the Spring),為政變後的首部緬甸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