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莎劇人物 02 —— 只剩下瘋子和傻瓜相互扶持

A+A-
1985 年,黑澤明根據李爾王改編成電影「亂」。

When we are born, we cry that we are come. To this great stage of fools.
(當我們生下來的時候,發現我們來到這個滿是傻瓜的大舞台上,所以放聲大哭。)

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他最不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據說是由於太過悲慘,結局沒有留給觀眾或者讀者一絲一毫的心理補償,但是很弔詭的,李爾王也可以說是他最動人的一部作品。

因為這部作品、這個人物,描寫了人世間普遍所嚮往的權力、地位、威望、聰明睿智,年富力強等一切,隨著衰老而逐漸煙消雲散之際,會是一種怎樣的處境和感受。也可以說,李爾王代表了人心深處最大的一種恐懼:被背叛、被抛棄、被放逐、被遺忘 —— 而要清醒意識到這一切,是對人性莫大的考驗。

李爾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昏聵、乖張,只會聽奉承話,三個女兒的回答,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忠直還是奸詐,顯而易見,偏偏老國王一點也不加以分辨,照字面全收,而且對自己平時最疼愛的三女兒,只因為一句話的衝撞,立即翻臉不認人,恩斷義絕。

應該說,李爾王一開場的人物設定,但凡年輕一點的讀者都很難理解 —— 如此缺乏判斷力、極端的情緒化,難道曾經會是一個英明領袖嗎?他身邊怎麼會有良臣、忠僕為之效力?很不幸,李爾王的行為表現,並不是戲劇化的誇張。

李爾王最大的弱點,寫得明明白白,就是他需要愛 —— 忠心、千依百順、甜言蜜語(歌功頌德),榮華富貴他都有了,沒有甚麼可以再打動他,只有這個看不見、摸不著,變幻莫測的「愛」,是他沒有辦法牢牢掌控的 —— 這就應了馬基雅維利的名言:「如果一個君主對於臣民的愛戴和恐懼必須有所取捨,那麼為人畏懼比為人愛戴要安全得多。」

當然,李爾王的測試對象不是人民,而是他自己最親的女兒,因此恐懼不在他的考慮之内。但問題是,正如馬基雅維利也曾闡明:愛,是一種自由意志。

愛是沒有辦法收買的,沒有辦法令其聽話,甚至沒有辦法為之說謊,這就造成了李爾王和他的三女兒歌狄利亞(Cordelia)的悲劇。歌狄利亞是一個有自由意志的人,她不願意說奉承話,她愛父親,有多少就是多少,應該怎樣就是怎樣,「我愛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要她說出大姐、二姐那樣誇張肉麻的話,她做不到。

第一幕父女四人的對話,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長女和次女如何極盡口才所能,表達對父王的忠愛,直到今天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比比皆是。人類的語言在阿諛奉承時,堪稱極具創造力,以及忍受力,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說不出的。

李爾的忠臣肯特為歌狄利亞的「忤逆」辯白了幾句,也遭到驅逐,但是他喬裝打扮,摒棄舊有身份,重新來到李爾身邊。這個安排非常巧妙,也很感人:因為李爾王已經為自己的心魔所蒙蔽,只有將往日的經驗、感情,舊有的印象和評價全部抛開之後,又回到「人生若只如初見」,沒有陳見,沒有積怨,沒有包袱,李爾不是國王,他也不是大臣,只是兩個已經年紀不輕的小老頭,可以坦誠相見了嗎?

不止肯特,莎士比亞又加上了傻瓜(弄臣)這樣一個角色。這個弄臣表面上裝瘋賣傻,其實可以說一些真話,他可以揭開表面文章 —— 李爾身為國王的威望,陶醉於臣民對他的敬拜、女兒對他的恭維,傻瓜一眼把他看穿,李爾王才是一個真正的傻瓜 ——「你把所有尊號都送給了人,只有這一個名字是你娘胎裡帶來的」。

也就是說,李爾王英明神武、千秋萬歲的身份是虛幻的,只要他把權力、領土、財產拱手讓出去之後,他身為一個人到底有甚麼價值?還有誰來愛他?

在極端的痛苦之中,李爾的瘋狂成為了解脫,身邊則是曾被自己驅逐而已經不認得的肯特,同樣蒙冤而被父親趕出家門,飽受折磨、形容枯槁的愛德加,以及人稱傻瓜的弄臣,這樣 4 個人在荒野上流浪。這一段是全劇最令人心碎之處,悲劇的高潮,偏偏是在這樣的時候,人的靈魂才好像甦醒過來,而愛德加沒有報復他無情的父親,在他想要自殺的時候,用善意的謊言把他救了下來 —— 這個情節堪稱莫大的諷刺,因為愛德加本來就是因為惡意的謊言,而遭到父親趕絕,他的父親則因為私生子的背叛遇害,被挖去雙眼,難道他當初不是有眼無珠?

似乎是生怕觀眾不夠悲痛,在李爾王的瘋狂似乎好轉之際,歌狄利亞卻在兩軍對壘中戰敗,死於已成敵軍的長姐之手,李爾隨後死於心碎,而他在臨死前呼喊:「他的『可憐的傻瓜』被處死了」這時候,「傻瓜」指的是歌狄利亞,在他神智清醒過來之後,他又明白過來,真正愛他、保護他、救助他的,當然也是這個女兒,她始終如此,在人心詭譎的世上,她是一個傻瓜。

「李爾王」可以解讀的角度很多,但是以人性的弱點而言,就是容易受到自身處境的蒙蔽,而變得狂妄、任性、執迷,人性太不可靠,太容易受到外在條件的影響,因此辨別善惡是很困難的事情。李爾王因瘋狂才明白過來,終於睜開了雙眼,但現實中許多已經失去理智的君主,沒有人敢說他們是瘋子。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