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

|共17篇|

海豚都會識幾個兄弟一齊追女仔?

新研究發現,海豚之間的社交關係可維持長達十年以上,牠們在小團體中會互相合作,亦會跨團體結盟,幫助同伴尋找配偶,更懂得擊退「情敵」。美國麻省大學達特茅斯分校行為生態學家兼論文主要作者 Richard Connor 直指:「在我們的研究之前,人們仍認為群體之間的合作結盟,是人類獨有的行為。」

方俊傑:魔比煞 —— 殺死壞蛋,便不是壞蛋

同一系列的「魔比煞」(Morbius),早前未上畫已經不被看好。果然,坊間反應是低處未算低,比起「毒魔」,「魔比煞」才算真正爛。今次,票房成績不會繼續理想吧?一樣收得的話,恐怕以後所有動作片、愛情片、愛情動作片,也會被冠上一個超級英雄的稱呼。

逆權的宗教領袖:當一行禪師遇上馬丁路德金

今年 1 月 22 日,舉世知名的佛學大師一行禪師,於故鄉越南順化的慈孝寺圓寂,享年 95 歲。他出版上百本著作,是把正念修習帶到西方的先驅者,畢生弘揚「入世佛學」,在全球各地掀起反戰運動。他以行動告訴我們,宗教領袖應該走入社會,救濟受苦難的人民。而他與美國黑人民權領袖、南方基督教領導會議主席馬丁路德金的一段跨宗教友誼,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Soul Monday】大半生的分離,一輩子的好友

二戰爆發前夕,9 歲的 Betty Grebenschikoff 與同齡摰友各隨家人逃亡,在柏林哭著相擁道別,從此失去聯絡。她們均以為對方死於猶太人大屠殺,並在往後的 82 年懷念著這位好姊妹。但原來二人皆成為大屠殺倖存者,還健康長壽。在連串偶然下,她們於上月初重逢,再次擁抱彼此、結伴同遊。

親愛的,可以讓我先把話說完嗎?

傳媒人 Kate Murphy 為出版著作,進行了兩年觀察。在那期間,她留意到人與人溝通時一個弔詭之處 —— 我們愈是感覺親密,愈是不太仔細聆聽對方的話。不等對方說完就搶著接話,嚷著「不用說了﹗我們認識多久了,我明白的啦」。這種親密溝通偏見(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若是久了,足以破壞甚至終結關係。

鄭立:無敵破壞王 2 —— 一切的感情投入,一切的幸福,終究都會失去

過著幸福的時光,是故事常有的結局。不過,只有幸福就沒有續集了,所以要有續集,往往就是上次結局的幸福被中斷,那多數就是有新的壞人出現,主角們再一次對抗壞人,回復被破壞的和平。這不僅是兒童故事,也是超級英雄電影常有的橋段。而「無敵破壞王」之所以有續集,自然也是幸福被中斷。但是這個故事沒有反派也沒有壞人,和平也沒被誰破壞,幸福的結束,只需要一個最現實的理由,那就是「沉悶」。

石 Sir:好友餞行

有朋友說過其中一道移民的難關,就是人到中年,若丟下了自己的人際網絡,如何可以重新建立。這年紀的人,要不有家庭要照料,就是有穩定的朋友圈子,沒必要也沒動力像年輕人那樣,甚麼樣的人都想認識一下。離港之前,跟太太常討論這問題:移居以後,家人朋友都在遠方,從此只我倆相依為命,如何是好,到底是否值得?

鄭立:最佳損友闖情關——王晶教你如何進行不對稱間諜戰

最佳損友系列除了笑片外,貫穿的主題竟然是「間諜戰」,只是第一集主角是被滲透的一方,而第二集則是主角去滲透敵陣。和第一集「最佳損友」呼應,讓主角勝利的還是人與人的感情與關係,再次戰勝了陣營和門閥的壁壘。間諜這種看似充滿陰謀詭計的題材,考驗的卻是人類之間真誠的感情,在我們常常要顧慮被鬼滲透的問題時,是否該反思一下?我們是否太不注重人與人關係的質量,才導致必須疑神疑鬼?

鄭立:最佳損友——超越敵我陣營的力量是人與人的感情

我今次談「最佳損友」這個電影,對大部分人而言,它就是王晶的無厘頭式笑片。但對我而言,我卻認為這是一套主題為道德的啟蒙作品。這個故事是兩種價值觀的對抗、兩種不同道德的對抗。徐定富作為反派,重視的是「表面的、社會性的道德」;而徐定貴作為主角,最後救贖他的是「內在的、自我的道德」。

新舊總統的意外友誼

近日一場博物館開幕禮上,奧巴馬夫人米歇爾給了前總統小布殊一個真誠擁抱,稱得上不可思議。即使小布殊已退下火線,始終兩位總統所屬黨派不同,加上小布殊在任期間又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留下了不少爛攤子給奧巴馬,故此兩屆總統夫婦竟不只一次在公開場合上,儼如老朋友一般談笑風生、互相揶揄和互助互愛,這段友誼的來龍去脈自然令人非常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