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k Lower 即「沉得更低」,亦即像一隻股票不斷下跌。你以為低位可以入貨「溝淡」止蝕,原來林鄭此一仙股,一跌再跌,似乎遠還沒有最低的底線。
逃犯條例
|共47篇|
包大人:「攬炒」的公關
過去三個月「反送中」運動,最成功的公關,應該是如何宣傳「攬炒」這個概念。
包大人:香港機場世界級公關災難
還是那一句,這些示威衝擊背後是政治問題,政府不要只用警察武力去解決,政治問題政治解決。麻煩特首林鄭月娥有點擔當吧。
陶傑:美中對決,香港在劫難逃
自從杜林普上台,美國要將香港當做一張牌來打,這一點眾人皆見。問題是中國和林鄭月娥明知道美國要打香港牌,為何還要讓美國繼續打?
陶傑:動亂的本質
香港老一輩或賺錢上了岸的「藍絲」,紛紛聽從宣傳口徑,將香港年輕人這次「暴亂」,與大陸的「文革」和 1967 年左派暴動相比。兩者之間,大不相同。
穿黃雨衣的人(Der Mann in der gelben Regenjacke)
(原文以德文刊於 6 月 23 日「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文章由作者親譯)
這是第一宗為捍衛香港自由而自殺的案件。國際媒體忽略了這故事:我們不清楚這個穿黃雨衣的男子當時站著在想些甚麼 —— 我們永遠沒法知道了。他站在太古廣場上,香港其中一幢最豪華、最大型的購物商場上。
雙城,一世界(Zwei Städte, eine Welt)
我是個香港人,也是個柏林人。作為這兩個城市的世民公民,我有特別的責任,去讓德國人意識到,香港的情況跟你們息息相關。
陶傑:主奴合一
中國港澳辦召開記者會頌揚香港警方,對於林鄭則是非常一般的「支持依法施政」,這下子重武抑文,引起諸多議論。
石 Sir:香港人向新首相的呼聲
香港人實應把握首相換屆這機會,盡力一試,嘗試把香港問題帶入英國議會。若讀者中有人居於英國,我請讀者也為香港人添一點力,參與簽名運動,發信要求所屬國會議員為港發聲,支持香港。
包大人:港澳辦的公關技倆
曾經有朋友說,共產黨是一隻創意很低,但模仿能力好厲害的怪獸。這個說法似乎言之成理,觀乎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星期一就香港情況舉行的記者會來看,似乎北京都學曉了一些公關技倆。
陶傑:勇謀並濟,張弛有度
北京「港澳辦」在國務院名下召開記者會,由一對低級官員申明中方對香港事態的「三點意見」。其中有兩大重點,即「法治」和「支持警隊」。
Moyashi:如何創造一個香港人(下)
沒有使用特定論壇或通訊程式、以及沒有參加示威遊行的人,於是永遠都無法理解這種群體意識是如何建立,只能夠不斷歸咎幻想出來的八國聯軍。想增加同路人,不妨幫屬於舊世代的人安裝某論壇的應用程式,正如打麻雀可預防老人痴呆,上「兩登」或者可以預防廢老化。
項明生:烽火戲警察
下個週末、下個月的 4 個週末、十一國慶(建國 70 週年)前還有 11 個週末,更加堆積仇恨、風乾物燥、危機四伏。古有周幽王登上驪山,今有烽火戲警察,是玩火自焚?還是劍指火燒香江呢?
包大人:政府和警察對公關的錯誤認知
政府和警察似乎對公關有錯誤的理解,以為在 Facebook 寫多些文章,大家就會相信。事實是公關不可以由黑變白,亦不可以將事實扭曲。
陶傑:香港警察也是受害人?
警察由幾十年來的公義巨人,中國殖民地地位改變之後,在特區網絡時代,縮小為道德侏儒。報考投身警隊的許多男子漢,無法適應此一巨大落差張力的衝擊,也與林鄭月娥一樣,由領導者身份,沾染了「受害人情結」。
石 Sir:英國人看反送中
行文之際,香港政府仍舊龜縮,反送中五大訴求無一得到回應,暴警仍舊大棍大棍無差別打擊示威者、市民、記者以及議員。這個非常六月七月,香港人辛苦了。但香港人的努力不會白費,英國以至世界各地的人,都注視著這城市,為這城市提供力量。
陶傑:林鄭的「受害人心態」
「受害人」不可理喻,不可對話,不可寄望,因為這種人由自欺欺人始,以自毀毁人終,思維失落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他們與你,能見到卻視而不見,能說話而話不投機。這種心理性格的痼疾,固無法以「冷血」一詞可以概括,也難用「理性」兩字即可以治癒。
陶傑:林鄭是冷血嗎?
林鄭拒絕在牙縫裡迸出「撤回」兩個象形字、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拒絕下台,這「三絕掌」的背後,是一個何等的心理世界?
唐明:讖語
到了 7 月,特首林鄭終於宣佈「逃犯條例修訂壽終正寢」。可是大多數香港人依然憤怒,認為她還是一如既往玩文字花樣,拼死也不肯說「撤回」,鐵了心繼續鬥氣。
Moyashi:活動議題騎劫指南
6 月 13 日晚,東京涉谷街頭舉行了一場港人的反逃犯條例示威大會,超過 2 千人響應,參加者不乏日本人。活動主辦人元山仁士郎表示,是次的行動是為了告訴大家,香港的學生正冒著催淚彈與橡膠子彈,為日本有的集會與言論自由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