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革命時代的商品市場學

A+A-
香港 YouTuber 「Bob 叔」為逃犯條例製作短片。 圖片來源:煮家男人 Bob’s Your Uncle/Youtube

用革命來形容 2014 年的「雨傘運動」,又或者是 2019 年的「反送中運動」可能有點誇張,不過這些社會運動期間,民眾的情緒或是生活都會被大幅度影響是不爭的事實。

有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必定代表了社會上有多於一種聲音,互相之間意見立場不能輕易妥協,爭拗在所難免。

現今社交媒體發達,作為獨立個體,要表達自己意見、說明自己立場相當容易。容易在包括自己只代表個人立場,不用有太多顧忌,這也是自由社會的一種體現。

但這種「容易」,對於有某種特定身份的人來說,反而成為一件相當不利的事。舉例說在「雨傘運動」的時候,蟹將軍的「哪有錢」老闆就因表達站於制度一方的立場,而被反對派抵制攻擊,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餐廳生意一落千丈。

到了「反送中運動」,原本一直以本土作賣點的 Ztore 網上超市,也因為公司其中一位老闆在社交媒體抱怨遊行人士,令形象毀於一旦。公司甚至被起底連累旗下其他分支,對生意有多大影響雖暫未可知,但其本身擁有非常多本土市民,以至傳媒支持的優勢,恐怕瞬即蕩然無存。

我討厭政治」這想法之所以被指為幼稚,正是由於生活大小事要完全脫離政治根本是異想天開。而各種零售商品及服務行業,在社會運動期間更要如踩鋼線般步步為營。可想而知,一旦明確地選了邊,既可能得到一方加倍支持,亦要冒著被對頭排擠的風險,賭一鋪大細,未必人人受得住。

公司不屬於單一員工,管理公關及社交媒體的人,也不應因個人立場而代表公司說話,這是一種專業的表現。因此品牌在社會運動期間表現沉默,很難叫人責難。

香港 YouTuber Sunny 為是次逃犯條例寫歌表達意見。 圖片來源:Arho Sunny/Facebook

但同樣依賴群眾消費而活的另一群人,在社運期間不參與討論、不表達意見,就不能一句「我討厭政治」蒙混過去,這群人在香港我們稱之為 KOL(Key opinion leader)。

在香港,一位成功的 KOL,其社交媒體的粉絲數隨時超過 10 萬,非演藝背景的最高更超過 40 萬。這些 KOL 每次在網上發言,其影響力未必及得上傳媒,但可觸及的受眾實多如星數,如果在社會有熱門議題時默不作聲,難免令人失望。

在「送中條例」的前後時期,查看過多位香港具影響力的 KOL,發現敢於明確表達自己意見與立場的屬於稀有動物,輕輕抽水略略一提的也有幾位,只出一兩個模稜兩可牆頭草 post 的為數不少,粒聲唔出扮唔知世界發生咩事的更大有人在。

有些事我們都懂,怕得罪廣告客戶,怕返不了大陸賺人民幣,怕跟車太貼返唔到轉頭。但如果做甚麼事無非只念及自己個人利益,有能力帶領社會走向美好,卻只管教導粉絲化妝整容買平貨、旅行暴食搵著數,他們是否值得擁有 KOL 的光環?

我是不是在強人所難?是的。世道安穩時,大家搵食無可厚非,只不過到了大是大非之時,還停留在吃喝拉撒的層面,這種 KOL 也太「廉價」了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現在棲身於香港英國兩地,為求打開雙眼看清世界。雖然嘴賤,仍想將所知所想無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