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婦

|共17篇|

日本中年的意外懷孕潮

過去 20 年,日本進行墮胎手術的次數大幅減少,但據厚生勞動省統計,2020 年 40 至 49 歲的墮胎個案共有 14,506 宗,佔整體 1 成以上,甚至較 20 歲以下要多。當中不少人選擇放棄孕育的胎兒,更是與丈夫的愛情結晶。惟有別於「無知少女」,關於中年女性意外懷孕的報道甚少,成為少子化社會的盲點。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嬰兒潮」美夢落空,抗疫令人性冷感?

普遍以為,疫下全人類被困家中,閒來無事便只能「做人」,造就一波嬰兒潮。只是任誰也沒想到,居家抗疫令人更忙更累更受壓,很多年青夫妻及單身男女因此性慾大減,對親密行為興趣缺缺。多國出生率再創新低,鬧起了嬰兒荒。如何重拾床第間的熱情,成為兩性關係乃至生育繁殖的難題。

中國離婚冷靜期,有用嗎?

根據今年 1 月 1 日廢止的中國「婚姻法」,「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若單方面向法院申請離婚,法院調解無效後亦准予離婚。不過,自今 1 月初開始,中國人要離婚,多了一道「三十天冷靜期」。彭博社專欄作家 Adam Minter 認為,離婚冷靜期反映中國政府在需要促進生育率的前提下,改變了過去對婚姻聽之任之的做法。

爭取「夫婦別姓」的日本男子

有別於一般日本男性,青野慶久在婚後選擇隨妻姓。但他除了他本身的銀行戶口及護照等需要改名,也要更改其公司股票名而花費了 81 萬日元,令他感到費時失事。他在去年聯同另外 1 男 2 女,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訴,指「戶籍法」規定兩名日本人結婚後需用同一姓氏,但日人與外國人結婚則可選擇別姓,屬於違憲。本週,東京地方法院判決「戶籍法」未有違憲並駁回訴求。對此感到遺憾的男士,卻不只青野一人。

夫妻是否生育?在印度要由奶奶決定

印度現時人口高達 13.5 億,有望超越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來自美國的獨立記者 Hannah Harris Green,到訪印度東部賈坎德邦(Jharkhand)農村地區,發現推動計劃生育的最大困難,是過去政府與民眾,甚至家庭自己內部溝通均有不足。

越南未婚媽媽,租「丈夫」假結婚

今時今日,越南仍然流行早婚,全國 15 歲以上的男女當中,接近七成都是已婚人士。結婚的人多,婚宴場合固然也多,沒想到連帶出租「替身」新郎/新娘的服務,竟也蓬勃起來。但與日本 OL 租「朋友」合照不同,這些越南青年花錢請人「扮」結婚,不是為求一己虛榮,而是不堪社會壓力。

生還是不生?不只是一個問題

「經濟學人」文章指不育趨勢正在顯著增長。歐洲歷史上婦女不婚不育大多是因為窮困,只能委身做侍女傭人而無法成立家庭。單身而不生育,等同經濟上的失敗,正如珍奧斯汀的小說「愛瑪」所稱,令人羞恥的並非單身和不育,而是貧窮。但現代社會婦女選擇不育則理由繁雜:不喜歡小孩、沒有遇上對的伴侶,或者伴侶已有孩子,而覺得沒必要再生小孩、生理醫療問題等。還有一種被稱為「永久推遲」:把生孩子的計劃放在讀書、求職、工作穩定、買房置產之後,生孩子已經晚了。

麻省理工專家預言:女性 50 歲後,更具競爭力

「中女」、「攝灶罅」、「黃面婆」、「女人三十爛茶渣」…… 諸如此類的標籤,在女性告別二字頭後,都被強加在她們身上。社會將女性的價值與年齡掛鉤,認定她們失去青春,就等同失去競爭力。尤其在職場及商界,年長女性似是難以容身。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AgeLab 研究中心主任 Joseph F. Coughlin 反駁,隨著人類的壽命愈漸變長,女性在 50 歲後,將會更具優勢才對。他日前接受美國 NBC 訪問,詳述這些「熟女」有望抬頭的根據。

伴侶同睡,大有學問?

香港成人平均只睡 6.5-7.5 小時,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成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 7 至 8 小時,瞓得少令身體情緒變差,更有研究更發現,睡不好會令夫妻關係更差。而婚姻不和及睡眠缺乏,也可能對人的健康有害。而當伴侶同床睡覺時,一個人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另一個人睡眠質素,同時誘發健康問題。

接吻的另一種啓示

各國文化大不同,說到男女交往時親密行為的喜好,莫說文化差異,可能人與人之間也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不過最近有跨國研究指出,不同情侶之間接吻也會有相同習慣,這很大可能是基於神經基礎和身體本能。

婚姻專家:離婚始於反白眼

一樣米養百萬人,千百對夫婦,自有千百種相處方式。不過美國婚姻專家 John Gottman 揚言,經過 40 多年的研究之後,發現只要一個小動作,就可預料一對夫妻將要離婚,而這個徵兆竟然是:反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