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

|共62篇|

污染、暖化…… 是誰殺死了精子?

研究顯示,1973 年至 2018 年間,全球多地男性精子濃度從每毫升 1.012 億,跌至每毫升 4,900 萬,降幅達 51.6%;同期精子總數亦由 3.357 億下降 62.3% 至 1.266 億。學者擔心,精子質量持續下跌,會降低繁殖能力。但為何精子質量愈來愈差,甚至已影響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污染也許是原因之一。

人類的 Y 染色體終將消失?且看棘鼠如何自救

人類的基因組由有 23 對染色體,其中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男性有一條 X、一條細小的 Y 染色體。人類會否誕下男嬰,由 Y 染色體上的睪丸決定因子(SRY DNA)決定,但早在 2014 年已有研究提出,Y 染色體正在退化,有可能在 1,100 萬年後完全消失。近期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就從失去 Y 染色體的棘鼠身上觀察到決定雄性 DNA 的演化方式,或會是未來人類延續的參考。

唐明:文學男人 03 —— 向死而生的孤獨豹子

驚天地,泣鬼神的開場白,經典之中實在數不勝數,正如今日的人都沒有太多時間閱讀小說,只是記住一些開場白有助於閒談。但是談論結尾就有點困難,因為體會出結尾的任何妙處或者餘韻,則無法跳過整個閱讀過程。海明威的這部名篇「吉力馬札羅山的雪」,就有一個毫不遜色於開頭的精彩結尾。

唐明:文學男人 02 —— 富家公子不止愛上我

難的不是「富家公子愛上我」,因為愛可以只是一刻的衝動;難的是愛上之後如何樂於相伴,如何度過美貌、青春、激情與力量,甚至是都消散之後的人生。這樣的相伴,如果沒有相互的欣賞與尊重,深入靈魂的理解,則是極其困難的;而懂得欣賞、尊重、理解另一個人,若從來不講究一點人格高尚,也是不可能的。

唐明:文學男人 01 ——「長日將盡」仍無法告白的美德

這種美符合英國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尊嚴」。尊嚴是甚麼?從來沒有教科書提供標準答案,因為「尊嚴並不是紳士獨有的,尊嚴也不是趾高氣昂,而是每一個男男女女都可以努力獲得的」…… 但是,「當奴隸是沒有尊嚴的」,「那些略受挑釁就脫下西裝和襯衫,尖叫奔竄的人,也無法窺得尊嚴的堂奧」。

為何這麼多男孩喜歡冒險?

早年研究指出,人的大腦直至 25 歲才完全發育,青春期的青少年正處於情緒高漲、敢於冒險的時候。不過,部分男性青少年,似乎比女性更熱衷於從高處一躍而下、跳橋、游往危險水域等冒險行為。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男性比女性更投入且停不了冒險的原因複雜,包括大腦運作方式與男女演化差異的結合。

茶里:台灣妹子眼中的香港男生

雖然我在台灣的朋友不算少,但通常都是以聚會形式與兩、三人,甚至是一群人外出,鮮少有這樣一對一說話的機會。為了減低自己的緊張感,我在各個社交平台上事先向讀者們徵求問題,看看他們有沒有哪些想要了解的。然而收到的回答,除了是一堆莫名其妙的數學問題外(深田老師的影響),還有一個是香港男性讀者們都熱切期待能得到回答的問題,那就是:「台灣的妹子怎麼看香港男生呢?」

送兒子出家,父母益處多

獨身與否是個人選擇,也有一些宗教如天主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等,要求聖職、出家者獨身。宗教獨身意味個人不會繁殖後代,但繁殖是塑造人類的演化關鍵;人類學研究為甚麼有人放棄家庭生活,加入獨身組織、獨身生活起又是如何演變。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教授 Ruth Mace 及研究員 Alberto Micheletti 等學者近日就在「皇家學會報告 B 系列」(Royal Society Proceedings B)發表研究,以中國甘肅省內的藏族家庭為對象,解釋人們的生育及經濟因素,如何影響家庭送孩子出家的決定。

猴痘不是性病,為甚麼集中在男男性接觸之間傳播?

目前,韓國及新加坡已有猴痘病例出現。這個原本只是西非及中非部分國家風土病的傳染病,已在數十個其他國家有 2,500 多宗病例報告。其中,全球許多感染猴痘人士,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的報道,就根據性傳播感染(STI)的長期研究,以及現時猴痘疫情的早期研究,解釋為何大多數猴痘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MSM)。

沉默中受苦:新手爸爸的「產後」抑鬱

照顧新生兒的重壓,以及為人父母的巨變,新手爸媽都得承受。但是產後抑鬱這種在子女出生後首年持續情緒低落、冷漠甚至產生自殺傾向的精神惡疾,多年來卻被視為「婦女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資源多為女性而設。男性患者缺乏病識感,加上恥於表達情緒困擾,估計數以百萬計父親正在暗自受苦。

芬蘭人俄國人,兵役心態決定成敗?

北歐國家芬蘭及瑞典宣佈申請加入北約。芬蘭總理馬林稱:「不能再相信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在俄羅斯旁邊會有和平的未來。這就是我們決定加入北約的原因。」回顧過去與蘇聯的冬季戰爭,儘管單靠自己難以保證和平,至少可以相信一旦被入侵,芬蘭不會願意放棄抵抗。「外交政策」雜誌專欄作家 Elisabeth Braw 指出,同屬徵兵制度,與逃避徵兵的中、上層俄羅斯人相比,芬蘭人對兵役有著強烈的公民義務感。

家暴的死角:沉默的男性受害者

日本警察廳公布,去年全國遭受配偶或伴侶暴力對待而求助的個案,達到歷年最多的 83,042 宗,其中有 20,895 萬宗來自男性,佔全體受害者的 25.2%,比例破紀錄之高。但這數字僅反映一小部分,因為還有更多仍在啞忍的丈夫,以及尋求支援卻被拒門外的男士。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構成了家暴問題的死角。

日本大叔的孤獨

成家立室就一世有伴?生兒育女便共享天倫?溝通專家岡本純子近年深入研究日本「大叔」、亦即是中高年男性的孤獨問題。她發現這類人即使有妻有兒,卻仍是「世上最寂寞」的一群,部分原因與文化及社會的影響不無關係。早前岡本接受富士電視台訪問,剖析現象來由及提出解決方法。

追求 IG 的「完美身形」,男孩們易飲食失調

當愛美不再是女性的專利,飲食失調也成為男性的噩耗,尤其是年青小伙子。現時在美國,愈來愈多男孩因此入院。社交媒體上所謂「理想身形」的影像,更驅使人盲目「操肌」或「瘦身」。但礙於社會對兩性的刻板印象,他們的病情多被忽視,最終病入膏肓而不自知,失去健康以至夢想。

【好看的必要】男士的微整形風潮

對不少女士來說,整容的普通程度已漸漸等同於美容、化妝。近日有報道指出,韓國女性趁疫情空檔紛紛整容「裝備好」自己。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男士同樣選擇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整容,包括注射填充物、肉毒桿菌及接受整容手術,因他們對自己在 Zoom 中的臉並不滿意。

唐明:欲養陽剛之氣?

中國網民心水很清:中國男子,從制度、歷史、文化甚至家庭,各種大小環境,實在不具備培養陽剛之氣的條件,畢竟中國是一個有漫長宦官傳統的國家。而中國文化史上,陽剛之美的 references 也很稀缺,西方則至少殘存了古希臘、羅馬的典範乃至後世文藝復興對他們的模仿,都還有板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