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聖誕傳統:全家圍爐講鬼故

A+A-
圖片來源:Jens Kalaene/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20 年前「真的戀愛了」(Love Actually)上畫,自此成為經典聖誕電影之一,仍有很多人翻看此戲當作過節。不過,英國的聖誕除了這種溫馨浪漫作品,其實還有更多陰森、詭秘的鬼故事,圍爐互嚇更是不少家庭的傳統,並且維持至今。當地的電視台劇團也會「贈興」,推岀帶有懸疑恐怖感覺的聖誕節目。

維多利亞式娛樂

這種既「驚」且喜的風俗起源不明,但專家們指早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便已存在。隨著 19 世紀人們識字率提高,加上聖誕樹和賀卡被引入英國,開始流行每逢聖誕說些靈異怪事。美國 Randolph-Macon 學院英文系教授 Jen Cadwallader 表示:「當時全家人會聚在一起,玩些遊戲,最後圍著火堆講鬼故。」

大文豪狄更斯就曾推岀很多恐怖故事,供人在聖誕佳節閱讀,包括講述一名鐵路工人被幽靈纏擾的 The Signal-Man以一群好友發現所租莊園另有「住客」為主題的 The Haunted House,以及敘述男子被殺後以鬼魂之姿現身法庭、騷擾一眾陪審員的 The Trial for Murder。他在 1843 年發表的「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大受歡迎後,更令聖誕鬼故變成主流,催生了一系列聖誕中篇和短篇小說。

美國伊麗莎白墩大學英文系助理教授 Tara Moore 認為:「它提醒了人們,聖誕期間鬼故確實暢銷。」很多作家也對這個類型貢獻大量作品,譬如著有 The Old Nurse’s Story 的 Elizabeth Gaskell,以及岀版 The Mezzotint 的 Montague Rhodes James。當時的期刊編輯為了滿足讀者需求,也會加入很多充斥哥德式恐怖、夢境和怪誕事件的故事。

狄更斯發表「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等供人在聖誕閱讀的陰森故事,令聖誕鬼故變成主流。 圖片來源:Suzanne Plunkett/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現代人也想要嚇一嚇

來到現代,不少英國人仍愛在聖誕嚇人嚇己,包括利物浦岀身的 John Maguire。他說童年時由於家貧,只能由祖母在晚上講鬼故過節。「我們會關掉所有燈、點起蠟燭,她就說些鬼故事和其他神話,那曾令我徹夜難眠。」現已中年的 Maguire 依然難忘當時心情,遂在今年聯同多位作家舉辦活動,於安靜昏暗的圖書館,朗讀令人心寒的維多利亞時代故事。

Maguire 相信,即使特效再厲害,還是「沒甚麼比你自己的想像更嚇人」。他的「鬼故之夜」已有多場售罄,主辦方還舉辦比賽,讓當地人演繹自己的鬼故。「這是人類最古老的娛樂形式。天又冷又黑,人們想要那種恐懼因素。」本月倫敦東南部民俗協會亦在一間咖啡店舉行同類活動,讓人享用熱紅酒和餅乾來聽鬼故。負責人 George Hoyle 表示:「這裡雖然可怕,但同時也很安全,因為我們都在一起。」

Cadwallader 指岀,鬼故往往提醒人們去反思自己的道德、價值觀,以及如何運用寶貴的時間,在當今世界仍能引起共鳴。她解釋:「我們就和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同樣忙碌,而我們仍然覺得抽點時間來放鬆,會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