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發展可再生能源對實現碳中和、零碳能源願景的重要程度自不待言。除了太陽能、風能等已應用的可再生能源,日本青森縣正嘗試將另一種大自然的饋贈化為能源 —— 積雪。
綠色能源
|共31篇|
【能源系列之一】原定廢核的德國,為何會轉投核能懷抱?
德國作為反核先鋒,曾制定全面廢核的時間表。不過,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一切計劃有變。德國早前宣佈三座核電站營運期限延長,引人關注當地是否由廢核變為重新擁抱核能,又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全球億萬富豪正在格陵蘭島上大規模尋寶
橫跨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格陵蘭島,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氣候危機。諷刺的是,近日包括創辦亞馬遜的 Jeff Bezos、彭博的 Michael Bloomberg,以及微軟的 Bill Gates 等一眾億萬富豪,已在當地的西海岸派出直升機和探射機,展開一場大規模尋寶活動,探勘有助產生綠色能源的關鍵礦物,為礦業公司與投資者帶來發展機會。
水能載舟,沙能……儲電?
由於氣候變化及化石燃料價格迅速上漲,各國更倚重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但這些供電方法受天氣因素所限,沒有陽光及風,就無法發電,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將日常過剩電力儲起。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芬蘭研究人員近日成功安裝首個有效運作的巨型「沙電池」,充電後就能儲存可使用數月的綠色電能,以解決全年電力供應問題。
Ryan Fung:ESG 被國家能源安全蓋過
可惜再生能源對不少既得利益者來說根本「無利可圖」,以致很多政客從來沒有把氣候變化視為真正的緊急情況。也老實說,早在俄烏大戰爆發之前,全球在氣候變化的議題上就舉步維艱,現在烏俄打仗為全球帶來的副作用下,只會難上加難。
Ryan Fung:歐盟推「綠色核能」 對沖俄羅斯政治風險
歐洲一直積極推動 ESG,本是綠色經濟的領頭羊,惟近月卻一反常態,打算把核能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鬧得滿城風雨,背後似乎是為了應付日益囂張的俄羅斯,只好利用綠色力量撬動地緣政治。
Ryan Fung:貝萊德道貌岸然卻推左走右
今次貝萊德表面上是賣人情予共和黨,但在 Larry Fink 的信件中也不忘善意提醒外界他手握重兵,不禁令人想起「三國演義」中的「三姓家奴」呂布,今天可以出賣丁原,明日也可以出賣董卓。
NFT 熱潮焫著地球,加密藝術如何走低碳路?
你願意支付多少錢在一塊石頭上?有人出手就十分闊綽,以天價 400 枚以太幣買入一張虛擬的石頭 Jpeg 圖檔,創下非同質化代幣(NFT)藝術品系列 EtherRock 的最高價格紀錄。這塊不可捉摸的石頭貴得令人咋舌,同時也讓地球沸騰起來。有研究指,每件 NFT 藝術品平均帶來逾 200 公斤碳排放,已引發環保爭議。
英國起動氫經濟大計
英國商業能源及工業策略部週二公佈,在 2030 年之前英政府將投放 40 億英鎊發展氫氣工業,預計可創造 9,000 個工作職位,更豪言至 2050 可發展成價值 130 億英鎊的產業,為 10 萬人提供就業。目標是到 2030 年可生產 5 吉瓦的低碳氫氣,相當於英國 300 多萬個家庭每年消耗的天然氣能源。
綠能金屬需求即將暴增,全球採礦商卻無力開採
大宗商品在過去一年經歷了令人頭暈目眩的上漲,先是中國,最近則是其他大型經濟體的強勁需求。供應鏈中斷也提供了進一步漲價的動力。銅、鐵礦石、鈀金和木材價格 5 月份均創歷史新高,而穀物、油籽、糖和乳製品等農產品價格也大幅上漲。
電動車浪潮將帶動銅礦「超級循環」?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 Jeff Currie 表示:「這就是為甚麼我們說,銅具有與石油同等的戰略重要性,因為如果你想藉由電力來減少交通和工業燃料碳排,你將需要銅。」
Ryan Fung:ESG 年代石油價格上升所為何事
現時石油價格不斷攀升,近 9 個月幾乎翻倍,乍看還以為是 ESG 成效不彰。但根據基本的經濟學,左右資產價格只有兩個可能,一是需求增加,二是供應減少,而現實情況似乎是兩者同時發生,最終把石油價格推高。在 ESG 炙手可熱的年代,發生著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
推動「碳中和」,日本的三道障礙(下)
要實現碳中和,關鍵元素是有夢幻能源之稱的氫與氨,因為這兩種元素即使燃燒,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更不須擔心資源枯竭。但除了價格與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兩大難關之外,還有第三道障礙:供應鏈的建立。
推動「碳中和」,日本的三道障礙(上)
因此為了實現碳中和,日本政府於 2020 年底發佈「綠色成長戰略」,將氫與氨視為關鍵的戰略資源。以氫為例,即使燃燒,也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也不須擔心資源枯渴,可謂「夢幻能源」。然而要普及,必須突破三大障礙。
陶傑:拱手送中國
將碳減排放的地球氣候問題送給中國,無疑是將地球暖化這張牌,由中國主催,用來交換其他方面的「合作」。
Ryan Fung:要有光,就有了氫氣能源
氫氣潛力龐大,當中綠色氫氣更是人類的「零排恩物」,奈何普及程度卻一直爬不起來,關鍵是箇中技術的開發難度及產業鏈成本也很高。美國氫科技公司 Syzygy Plasmonics 似乎在光催化技術中找到科技突破,能夠大幅減低氫氣能源的成本,更得到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垂青。
【*CUPodcast】ESG 簡單講:幫助企業減碳的種子
失控的碳排放,是全球暖化的禍首,全球科學家唯有多管齊下去解決這項難題,在海陸空應用不同科技。當中部分技術專注於碳捕集,部分則主動出擊,應用「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y),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轉化。
Ryan Fung:碳排放失控,全球各出奇謀
失控的碳排放,是全球暖化的禍首,全球科學家唯有多管齊下去解決這項難題,在海陸空應用不同科技。當中部分技術專注於碳捕集,部分則主動出擊,應用「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y),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並轉化。
Ryan Fung:ESG 最強潔淨能源是「氫氣」
在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世界,煤炭不能碰、天然氣只是過渡、太陽能和風能也被批評不夠環保,彷彿未有「共主」。但硬要抉擇的話,新能源之中,氫氣似乎就是「最接近神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