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看不見的山徑 應被看見的努力

A+A-
展覽正門擺放了郊遊時會看到的山徑木牌。
照片由綠惜地球提供。

大家可知每年有多少人次前往香港的郊野公園?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統計,近年來每年可達 1,200 萬遊客到訪,人數之多,可想而知,山徑及其設施承受一定的壓力。市民或熱愛郊遊的人士,要怎樣才可保護山徑及自然環境?本地慈善環保團體「綠惜地球」近日舉辦一個展覽,名為「『看不見的山徑』新書展覽 —— 之間 IN BETWEEN」,除了是介紹其新書之作,亦有不少展品及資訊,讓大家進一步認識香港的山徑設計,理解甚麼是「可持續山徑」,從而明白山徑保育的重要性,為守護自然環境出一分力。

山徑道路自己揀?

「看不見的山徑 —— 香港可持續山徑之初探」講述 1970 年代山徑規劃的歷史、現時的山徑管理及不同團隊如何保育步道及守護自然環境。

雖然常聽說「路係由人行出來」,可是我們現時所看見的山徑及郊野公園的路徑,都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規劃、設計、建造及保育,才有現時的面貌,每一步都得來不易,這次展覽正可讓大家了解當中的妙思何在。既然名為「看不見的山徑」新書展覽,書本當然亦是重點之一。

何謂「看不見的山徑」?他們認為名字「首先反映出香港山徑保育的現況 —— 很多人喜愛行山,卻不察覺腳下山徑需要好好管理,香港山徑面對高用量的挑戰,產生不少『傷痕』。」其二,是帶出「手作步道」的最高境界是「整完等於無整」,令山徑完全融入自然環境,變成一條「看不見的山徑」。簡單來說,「手作步道」是指以環境友善為大前題,儘量就地取材及避免使用大型機器,以人手的方式維護山徑。所以,展覽中的「山徑故事展板」就以「山徑 X 光片」介紹山徑土壤結構,讓大眾明白怎樣才算是「踩爛」一條山徑,以至「踩爛個山」是怎樣的一回事。

「齋睇,不如動手體驗」

插畫師車婷繪畫現時山徑所面對的問題。

既然是新書展,當然少不了展出於「看不見的山徑」書中的 6 幅山徑主題插畫,畫作由插畫師車婷繪製,以色彩繽紛的創作讓參觀者了解「香港山徑問題」、「甚麼是手作步道」、「手作步道工具篇」及「手作步道步驟篇」,從而增加對香港山徑的知識。另設有「手作步道工具牆開箱」,工具牆陳列著山徑修復所需的工具,讓參觀者認識維修山徑時的「最佳夥伴」。

不過要明白當中的難度及維修步道時的各種考量,還是要親自感受才能有深刻體會。因此,展覽中的「山徑設計師」便可讓參觀者利用繩子設計出心目中的山徑路線,在場的義工會即時解說當中的利弊。另設有「手作步道互動體驗」,以微縮模型,體驗搬運橫木及石頭的天然物料,拼砌出每一級的山徑。然而要砌出一條「看不見的山徑」背後有一定的學問、工藝與智慧。在此,我們可以小見大,明白山中工匠及受訓練的義工,如何以他們的智慧、經驗修復及保護山徑。無論你是否喜歡郊遊,都可在展覽中感受他們對山野的熱愛及守護山野的決心。

「看不見的山徑」新書展覽 —— 之間 IN BETWEEN

  • 日期:即日至 11 月 8 日
  • 時間:中午 12 時至晚上 7 時(逢週二休息)
  •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 186 號合舍
  • 收費:免費入場(團體可預約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