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一一重構:楊德昌」其影像世界的深度解密

A+A-
「恐怖分子」之淑安回眸(數碼重製照片),2023。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Facebook

電影導演楊德昌為「台灣新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不僅在台灣,在國際上亦獲得高度評價,其作品「一一」讓他奪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台灣導演。近日,台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及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楊德昌導演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與影展同步於兩館進行,團隊用了三年時間整理及研究楊德昌導演遺留下來的文本,於是次展覽中首度公開展示這些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

(為甚麼拍電影?)為了增加人類生命之有限經驗
——「楊德昌 20 講」筆記手稿

以上會令你聯想起「一一」裡的台詞嗎?

胖子說:「我覺得我小舅說的滿有道理的,他說電影發明了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我們在電影裡面得到的生活經驗,至少是我們自己的生活經驗的 double 就對了。」

「楊導 20 講」是楊德昌對於電影理念的書寫與表述,由於楊導甚少寫下及發表對電影的論述,這些隨筆及日記內的字句與感受,顯得分外彌足珍貴。然而隨筆怎樣成為日後於電影中的關鍵台詞、研究人員怎樣在文本中找到各種脈絡與關連,而展覽團隊如何呈現多年來梳理文本後的各種發現、進一步活現楊導的影像魅力 —— 以上種種,我認為是這次「一一重構:楊德昌」中值得觀賞的地方之一。

整理約萬件檔案文物 七大主題重構楊德昌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由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孫松榮教授共同擔任策展人。計劃緣起可回帶至 2019 年,楊德昌遺孀彭鎧立女士把導演上萬件未曾公開、於各創作階段留下的檔案文物,如日記、隨筆、信件、手稿、劇本、照片、藏書、美術道具與視聽影帶等等,寄存至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其活動簡介亦提及當中眾多處理步驟及展出過程 ——「透過影視聽中心歷經超過三年的時間,著手進行文物整飭、造冊、數碼化,邀請兩位策展人與研究團隊協作,共同從巨量的檔案文獻中重新挖掘楊導的思維體系與創作密碼,並於北美館透過展覽以體現其創作脈絡」。楊導的思維體系及創作意念,是策展團隊的一大挑戰。

最後他們將過萬件檔案濃縮成是次近 400 件展品,劃分 7 個主題呈現其傳世之作、較少被提及的作品,以及尚未實踐的眾多計劃,包括:「時代的童年」、「略有志氣的少年」、「城市探索者」、「多聲部複語師」、「活力喜劇家」、「生命沉思者」、「夢想實業家」。團隊希望以嶄新的視野,讓觀眾以當代藝術的角度,回顧及重新認識楊導給予當代的遺贈、其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

人沒有成熟的一天,每天都在長大一些。
——楊德昌筆記手稿

夢想實業家

展覽的第一個展區為「時代的童年」,團隊希望營造一條時光隧道,帶領觀眾進入楊導的生命軌跡。他並不是修讀電影出身,而是一個理工生,直到 1975 年看了德國電影大師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的作品後才決定當導演,1980 年代從美國返台後投入電影工作,以精準邏輯來認識及呈現他的世界。

除了從作品、文獻出發,展區「夢想實業家」邀請了 7 位國際影人追敘關於楊導的回憶及其遺世的反響。當中包括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岩井俊二、濱口竜介、資深影評人東尼.萊恩(Tony Rayns),演員一成尾形及張震。

這次展覽除了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創作系列及文本外,沉浸式展覽亦可讓觀眾感受楊導的電影世界,進一步了解其對電影的貢獻。

韋納.荷索著作「冰雪紀行」(英文版)與楊德昌朗讀該文本之卡帶,由彭鎧立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Facebook

一一重構:楊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