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由齊柏林拍攝及執導的紀錄片「看見台灣」上映,於高空拍下台灣壯闊的自然景色,帶來震撼及感動,同時呈現出社會於郊野發展所帶來的破壞及污染,令大眾反思自身與土地及環境的關係。影片的迴響及其意義,更令其榮獲 2013 年第 50 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今年為「看見台灣」上映 10 周年,齊柏林基金會籌劃多時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從已故導演齊柏林留下的 60 萬張空拍照片、25 年來的心血,選出精華的一部分,於今年 8 月起分別於台北、高雄及台中三地展出,讓觀者再次以鳥瞰的方式,於雲上的高度欣賞山川、河流、大海及城市的珍貴影像,以及再次審視自身與環境的關連。
我們希望有一個怎樣的家,便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城市樣貌。
——齊柏林
由齊柏林到「看見台灣」的足跡
沒錯,這次又跳出香港,向大家介紹其他地方的展覽。讓大家先認識紀錄片「看見台灣」,有助了解這次展覽的意義何在。齊柏林是紀錄片導演,也是一名空中攝影家及環境保護提倡者,自小熱愛大自然及拍照。1990 年,他任職國道新建工程局,負責在空中拍攝台灣各項重大工程的興建過程。當時的局長歐晉德先生希望,能夠有系統地紀錄大範圍空拍照片,冀從歷史、地理的角度看台灣地景變化。直至 1999 年 9 月 21 日南投縣集集鎮發生規模 7.3 級的地震後,「大地地理」雜誌租用直升機讓齊柏林進入災區進行空拍,這令他決定跳出舒適圈,辭去公職,全力投入空拍工作,並立志拍攝一部記錄全台灣的影片「看見台灣」。
「看見台灣」全片以直升機空拍畫面完成,沒有男女主角的人物角色,鏡頭下只有高山、湖泊、河流、海洋、森林、稻田等,同時亦紀錄了城鎮及人類的各種開發,所造成的破壞或改變自然景色面貌。拍攝用了 3 年時間、累計 400 小時直升機飛行時數,總計耗資新台幣 9,000 萬元。紀錄片讓觀眾重新審視土地利用及環境保育之重要。
你在調色盤上看過的顏色,我在河流上都看過。
——齊柏林
影像.說故事.創造改變的力量
這次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由齊柏林基金會舉辦。基金會繼承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及未竟之志,由他的摯友、親人共同發起,於 2018 年 2 月成立,一直透過數碼典藏計劃,有系統地保存台灣地景地貌的脈動,運用影像作品推廣環境保育及教育的工作,改變大眾看待土地的方式。
是次展覽主要分為 4 部分,首部分介紹齊柏林及「看見台灣」的由來與簡史,其後為「映河」、「逐岸」及「覓城」;以不同主題帶出他所記錄的台灣景色,同時帶出環境污染的情況。若然錯過了這次十週年展,亦可前往位於淡水老街的「齊柏林空間」 觀賞基金會策劃的展覽。
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
- 日期:即日至 9 月 10 日(台北)
- 時間:週一至週日上午 10 時至下午 6 時
-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1 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 高雄場、台中場詳情請瀏覽網站:https://www.chipolin.org/news/view/B685b40fcF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