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及主辦單位提供。
雖說人生無常,但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人類平均壽命比以往都要長。勞碌大半生,年長者決定退下來時,會想展開怎樣的第二人生?
當長者投入藝術世界,會否有更多可能?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主辦、基督教香港信義會金齡薈推行,於年半前正式展開。計劃為期 3 年、以藝術作媒介,實踐創意高齡(Creative Aging)的社藝合作計劃。首階段為 7 組藝術家與 7 間安老單位、合共超過 100 位長者參與其中,現於 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階段展覽。究竟甚麼是創意高齡?長者的藝術火花又會多具創意,甚或「鬼馬」?
「學藝再玩」,也許世界從此不一樣
展覽單是佈置已展現出不一樣的活力,開揚的空間予人舒適的感覺,遊人除了可透過玻璃窗觀察內部空間,更可入內以主辦單位提供的水筆,於窗上「填格仔」以表達自己的感受,留下訊息。首先走進筆者眼球的,是位於入口附近的一幅巨型照片,相中的長者披上各式長布弄成各種服飾,擺出不同動作及表情,一看就知道是參照並模擬一幅經典的西洋油畫作品,再拍出一個「現代版」。這是頌安長者鄰舍中心與藝術家柏齊的作品之一。藝術家協助長者以相機的 viewfinder(取景器)觀看世界,共同發掘不同的景色。
無論是長者,抑或是大眾,要這樣「放」、「玩得」,也是需要一定的旅程。因此,「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邀請了一些關心高齡化社會的藝術家,以駐留形式(Artist-in-Residence)讓藝術家與長者有至少半年的相處及互動。藝術家除了可有充足的時間,讓長者接觸及認識某種藝術媒介,亦可更了解長者的需要及所思所感,更能引導長者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
個人、群體、社區的連動
主辦單位特地用了 7 個顏色區分不同的中心及藝術媒介,同時亦是其展區的色調。來到一個綠色的展區,印有一位長者的分享:「原來我可以用呢個方法(藝術),去令其他人明白我嘅痛。」痛,是個人的感受,抽象,難以言喻。藝術家影行者(李維怡、蕭朗宜)以「痛」為創作的主題及切入點,讓馬鞍山長者地區中心長者將「痛」以藝術形式表達出來。他們更曾隨影行者到牛棚藝術村參觀藝術家「蛙王」工作室,擴闊對藝術的定義及理解。無論是以物件、以詩或是以畫作,來表達自己過往因工作累積的疲勞及身體的損傷而帶來的痛;又或是面對子女決定移民、去與留所帶來的不捨之痛,在創作過程中,靜下來回顧人生,思索走來的路與聆聽自己的內心及此刻感受,是必經之路。
將情感透過藝術表達,或許會帶來意料之外的影響。其中一位長者以筲箕當作膝蓋,再繫上多個鈕扣,搖動筲箕時,隨即發出「咯咯」的聲響,以形容自身膝蓋痛時的感覺。最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商場舉辦小型成果展時,前來欣賞的觀者看到其作品亦有同感,膝蓋痛透過藝術,竟然變得如此「具象」;有些長者亦因為這次於商場的小展覽,才知道原來樓上有個長者中心。由一個藝術計劃出發,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創作者自身有所改變,甚至可延伸至社區。
至於創意高齡,其實早於歐美盛行,據主辦單位的研究資訊顯示,其與長者教學理論及實踐有關,「旨在以富有想像力與創意啟發的藝術活動,令長者生活變得更積極、更有動力,並以其創造力持續參與社會」。其實,外國早已於社區實踐創意高齡,並舉辦不少創意高齡藝術節。這次展覽呈現出長者不一樣的活力與色彩,同時亦展示出計劃的延伸性及與社區的連動。反思現況,大家對香港的長者服務有多少認識?除了在醫療、經濟上的支援,又或是一些藝術團體及機構舉辦的興趣班外,還有甚麼正在發生?藝術創作從不分年齡界限,也許我們更值得發掘的,是怎樣讓藝術走進每個人的生命,因為 —— 或許這個社會可有不一樣的色彩。
賽馬會「學藝再玩」創齡藝術計劃階段展
- 日期:即日至 10 月 2 日
- 時間:星期一至四上午 10 時至下午 5 時;星期五至日及公眾假期上午 10 時至晚上 7 時
- 地點:JCCAC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1 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