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次過認識眾多藝術家及觀賞其創作,遊走 Art Fair 是不錯的選擇。近日,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The Collectible Art Fair」展覽,有超過 200 位香港藝術學院校友及藝術家參與,展出逾 300 件藝術作品。作品種類繁多,當中包括繪畫、雕塑、陶瓷、裝置藝術、攝影及錄像等多元化媒介,目不暇給。展覽不只可讓觀者一次過盡覽多位本地藝術家的創作,亦可欣賞本地藝術教育下孕育的成果。
遊走於 300 多件藝術作品之間
展覽作品琳瑯滿目,題材與範疇十分廣泛,首個部分主要是展出不同畫作及少量混合媒介作品。率先走進筆者眼球的是早前參與展覽「物池」中的藝術家劉菁兒的作品, 她擅長混合媒介雕塑及跨媒體裝置創作,上次的作品「乜食藤的尾巴」及「囤化石」已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今次她以「囤化石」及「自畫像 #IA%@324:客家碼」參展,兩者皆以木作為主要的創作物料。「囤化石」是以藝術家的父親收集的書本和石頭,再配以木創作而成,探討堆積物品與安全感、人與物件之間的關係。她創作的自畫像則有別於我們常見的人像畫作,用沙、木、玻璃及錫等物料創作,沒有容貌,更像是在創作出不同的景象,呈現出藝術家內心的各種狀態與感受。
盧文謙(Virginia Lo)主要以繪畫為創作媒介,並以風景畫探索自身與地方的關係和感情,當中結合有趣怪誕的小角色,讓人不禁產生不同的聯想。這次參展作品名為「與老朋友同遊歷史博物館」及「在歷史博物館遇見王小虎」。吸引的不只是內容,而是藝術家對於色彩及光暗的處理,充滿奇異與神秘感,光線從上方照射下來,像是舞台上的主角,為故事展開序幕。
另一令筆者眼前一亮的,是姚志良的作品。他專注探索當代生活和存在之間的矛盾關係、科技帶來的影響,以及揭示世界的荒謬、冷漠和虛無。過往的作品色調較為灰暗,帶點沉穩且憂鬱的感覺,然而這次的「樂園 #5」及「樂園 #6」,卻是以豐富及鮮明的色彩構成強烈的視覺效果,予人愉快且充滿希望的感覺;即使上空有戰機飛過,火箭在澄明的天空下升空,有「小動物」相伴的孩童仍是平穩地走過這片綠草如茵的大地,好像戰機及科技在這繽紛世界下,其影響無論是正面與否,還是可積極面對。
除了畫作,亦有特地放滿陶瓷作品、照片及影像的區域。香港陶瓷藝術家陳思光,鑽研現代陶瓷,喜歡探索各種物料的可能性,並將各類物料與泥土相結合,包括紙張、布料等。因此,每個陶瓷藝術創作項目都充滿實驗性。這次作品亦帶來驚喜,「雙味杯」是以 3D 打印技術製成的陶瓷杯,所以杯子才能整齊地以不同的角度傾斜。據聞以不同弧度的杯子品嚐不同飲料時,味道會因其弧度而有所影響。然而這是否有其效果,可能要試用才知道。
收藏與推動本地藝術發展
是次「The Collectible Art Fair」由香港藝術中心及香港藝術學院合辦,香港藝術學院校友會籌劃,於今年 5 月公開招募香港藝術學院校友,同時亦邀請曾與香港藝術中心和香港藝術學院合作的藝術家參與,最後超過 200 位藝術家參展,當中包括身處海外的校友。這不只是讓觀眾與藝術家交流的平台,更可收藏喜歡的作品。而「The Collectible Art Fair」於其公告表示,是次展覽「以培育新一代藝術家為起點,進而希望提高大眾對本地藝術家的關注。展覽收益扣除必要開支後,將全額撥捐用作香港藝術學院發展,培育更多對藝術有熱誠及理想的學生。」
The Collectible Art Fair
- 日期:即日至 11 月 16 日
- 時間:早上 10 點至晚上 8 點
- 地點:灣仔港灣道 2 號香港藝術中心賽馬會展廊及包氏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