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

|共35篇|

【Soul Monday】繼承愛兒遺願,開咖啡店凝聚社區

人生半百,本該開始籌劃退休生活,期待安享兒孫之福。但在日本的熊本縣,深迫祐一和愛妻祥子卻於此時遭逢噩耗,痛失年僅 29 歲的長子。他們在悲傷中度日,卻想起愛兒生前常說:「想在家鄉開店,以咖啡連繫人們。」此話讓夫婦二人重新振作,以繼承兒子開辦咖啡店的遺願,在疫情高峰學習創業。

【Soul Monday】落單需時咖啡店,讓口吃者好好開口

最近,在日本富山市一間咖啡店,4 位年輕侍應戴著口罩工作,口罩上寫著「請多多跟我說話」及「請讓我說完」等字句。光顧的客人要遵守一個規則 —— 即使服務員在落單時偶有停頓結巴,也不要催促或打斷他們,並可嘗試給予鼓勵,例如請他們「放鬆」或「慢慢來」。

【Soul Monday】一杯咖啡,一場治癒

港人的精神健康每況愈下,但基於費用昂貴或大眾偏見,往往未有尋求專業協助。美國芝加哥一名嘻哈音樂人亦曾因兒時經歷,身心長期受到情緒困擾,接受治療後才逐步康復,並希望回饋社區。他為此開了一間咖啡店,向客人提供「傾心事」的地方,並以賣飲料得來的收益,讓有需要人士免費接受心理治療。

二維碼、咖啡店……用來幫助認知障礙症長者?

日本則是人口老化第一大國,每年有上千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老人走失,更有患者在走失期間死亡。2016 年,當地已出現手指甲大小的二維碼貼紙。近日就有研發者將貼紙加大,製成徽章,方便市民利用智能手機掃描這些能配戴的二維碼,協助尋找走失的長者。

紅眼:「在咖啡冷掉之前」—— 傳承的味道和溫度

故事鎖定在不知名小鎮上的一家咖啡店,大家都聽過一個都市傳說,只要坐在咖啡店的某個特定座位,喝一杯咖啡,客人便能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或窺看未來。不過,店裡的「咖啡時光機」規矩多多,好不容易才鑽進時空的狹縫裡,卻只擁有一杯咖啡的時光,只夠匆匆跟對方見上一面,一個擁抱、一個道別,留下一句說話。宿命無從扭轉,人皆渺小,只能專心珍惜片刻的相聚。花盡心思只為重逢一瞬,儘管一切都是徒勞而回,卻實在喜歡這種不甚科學的浪漫。

Gloria Chung:我是士紳化的共犯嗎?為甚麼我不再吃 $100 的牛油果多士

最令我自己氣憤的是我一直十分喜歡這類型的餐廳、活動、食物,是否代表我一直是士紳化的共犯呢?有沒有因為我喜歡去咖啡店,附近的茶餐廳因此生意減少?有沒有因為手工啤酒酒吧太受歡迎,地產商加租,令周邊的文具舖五金舖都幹不下去?我想起屋企附近明明有 3 間中學、1 間小學,但只有一家 100 呎的文具店,餐廳卻佈滿一街。

Gloria Chung:首爾新沙洞士紳化

現在林蔭大道,已經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國際連鎖大品牌,除了標誌著新沙洞揭開國際化的新一頁,也是該區是士紳化的標誌。壞處就當然是租金上升,趕絶了小店,令到新沙洞的特色愈來愈少。雖然大街已經和香港的彌敦道沒有兩樣,但是只要細心地找,新沙洞還有不少有趣的小店,一定要往內街鑽,綠樹林蔭的小區,確是幾適合遊客,尤其是咖啡和甜品店,非常出色,推介幾間給大家。

咖啡杯蓋設計 —— 你不知道的學問

一杯外帶咖啡,是不少人早晨的開始。路上提著的香濃咖啡,永遠是途中的誘惑,叫你想要偷呷一口。可是,部分杯蓋設計成一旦開啟,即無法重新合上,淺嘗後,咖啡容易隨步伐或車廂的顫動溢出,甚至濺到身上。小小的咖啡杯蓋,從面世至今不斷改良,只為解決這個問題:避免咖啡在路途中濺出。兩位美國建築師 Louise Harpman 及 Scott Specht,多年來收集超過 500 個杯蓋,並出版書籍 Coffee Lids: Peel, Pinch, Pucker, Puncture,介紹咖啡蓋的設計變化。

Gloria Chung:收工播廣東歌

我家樓下的大型商場,下午人潮洶湧,上午水靜河飛,早上 8、9 時,我時常經過兩間開放式連鎖餐廳,「只差一點點 即可以再會面」,「由這一分鐘開始計起,春風秋雨間」,時而陳奕迅,時而容祖兒,路人如我聽到都想唱 K!不過一到 12 時開門,就像灰姑娘玩夠要返屋企一樣,轉為罐頭音樂。

Gloria Chung:不讓人打卡的咖啡店

美國著名廚師及節目主持人 Anthony Bourdain 前陣子說:「咖啡是飲料,不是 Lifestyle。」他說的話引起咖啡界的熱烈討論,說他根本不理解精品咖啡,但將他的說話套在這個打卡文化之中,亦不無道理。是的,從何時開始,咖啡不再只是一杯飲品,而是一種生活文化呢?明知道一杯咖啡的成本價錢不過幾元,但賣超過 50 元 的咖啡,在香港比比皆是,有些還不好喝呢,那 50 元 當中應該有很多都放在 Marketing 上吧。

分店只 50 家,卻被雀巢收購,市值 7 億美元的咖啡店

從加州奧克蘭起家的藍瓶咖啡,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成立 15 年來在全球僅 50 家分店。他的勝出之道,卻是徹底的「慢」和「跩」,一反規模化、簡單快速、顧客至上的商業原則。在藍瓶,點一杯咖啡要等上 15 分鐘,因為所有的咖啡豆都是現場烘炒,用日式虹吸壺慢慢滴取。沒有多種 size 供選取,奶泡上也不會有華麗的拉花。店員不會貼心地在杯子上寫名字,畫塗鴉,假裝跟你很熟的喊著你的名字。店裡沒有舒適的座位與空間,也聽不到輕柔的音樂 —— 如果說星巴克販賣的是一種「城市綠洲」的氣氛,藍瓶賣的就是非常單純的「咖啡本身」。

綠色和平:「共享經濟」遍地開花重塑社區情?

「共享經濟」絕非企業專利,其精粹在於個人如何把自己的閒置資源,如房屋、衣服、汽車,甚至是知識、技能,透過不同的平台與他人分享 ,因此每個市民皆有能力創造專屬的「共享經濟」。觀乎不少香港社區自發的活動,雖與金錢無關,但卻也是「共享」的一種。我們不需依靠政府和企業,靠每個人的雙手,也可以讓香港的共享社區遍地開花。

芬蘭人,每天 10 杯咖啡的文化

芬蘭人消費咖啡的能力驚人,人均一年購入 12 公斤咖啡,約即每天 10 杯咖啡左右。芬蘭人習慣配搭傳統肉桂卷享受咖啡,招待朋友,當地的勞工權益甚至包括員工每天享有起碼 2 段約 10 分鐘的咖啡時光。不過,即使芬蘭人常飲咖啡是街知巷聞,但當地甚少優質咖啡店,以致追求醇香品質的芬蘭人不得不選擇自家沖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