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

|共51篇|

不穩定無產階級:全球社會不安之源

放眼全球,傳統的精英政治沒落、右翼勢力興起已成定局。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全球化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經濟學家、劍橋大學博士 Guy Standing 所著的「不穩定無產階級」,分析了新自由主義為經濟環境帶來的影響,對了解新一代所面對的經濟社會環境有不少助益。

壓榨奴隸只靠皮鞭與威嚇?加勒比奴隸制不是你所想

每當談到黑人奴隸制度,大家定當聯想到皮鞭,奴隸要不是臣服於皮鞭之下,就是不服奴隸主淫威揭竿起義,但種植園內的黑奴人數往往是白人 10 倍有多,難道單靠鞭子便足以管束黑奴嗎?歷史學家 Christer Petley 最新著作分析英屬牙買加的案例,指出奴隸制殘酷之處其實在於軟硬兼施,以複雜的階級等第,促使奴隸間互相競爭,服膺於制度之下,以致嘗試掙脫枷鎖的黑奴寥寥無幾。

職業培訓:教育制度殘缺的環節

但是這種能力導向的理念,引起教師和家長的心理牴觸,他們認為這種分流,其實不是基於學生的個人能力,而是基於其社會經濟地位以及家庭種族背景,亦即隱含的歧視。因此到了 1950 年代末,公立基礎教育的名譽已漸蒙污,被視為是專門對甚少升上大學的少數族裔,勞工階層子弟的「彌補」而已。

脫歐之後,無生果吃?

兩位英國前內閣成員,因脫歐立場與首相不同而辭職,引起官場震盪。加上脫歐談判仍未取得進展,不僅為政者對前景未有清晰路向,英國人民對未來似乎亦顯憂心。其中,英國農夫們便擔心,脫歐之後,偌大的果園將無人打理。因為英國農業相當依靠其他成員國的「自由流動」勞力,到英國為他們工作。假如脫歐之後,允許人口自由流動的政策結束,明年春季,誰來採摘農作物便成為一大難題。

少子化及高齡化的日本,如何解決勞動力難題?

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齡化愈趨嚴峻,約 1.27 億的全國人口持續減少。本土年輕勞動力驟減,迫使日本政府開始輸入更多外勞,應付多個行業的人手需求。以日本最大的連鎖便利店 7-11 為例,現時就約有 7% 員工是外國人。不過,這些外籍人士離鄉別井,來到一個從文化到語言都很陌生的國家,怎讓他們適應及融入社會,成為僱主乃至當局必需解決的難題。

我們都是資本主義下的「麥樂雞」?

哪件事物最能代表現代社會?可能是電腦、互聯網或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機。在著名食物經濟學家 Raj Patel 與紐約賓漢頓大學社會學教授 Jason Moore 合著的新作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Seven Cheap Things 之中,卻認為沒甚麼比一盒「麥樂雞」—— 雞塊(Chicken nugget)更能象徵資本主義與當代人的關係。

鄭立:廠佬 —— 搞血汗工廠是因為薪水賤過電費

早在我小時候,或者更早有些人搞共產主義甚至工業革命的時候,早已有人說在未來的 21 世紀,因為機器的生產力愈來愈強,它們會取代人類做苦工,然後人類不再需要工作這麼多時間。但當我們真的去到 21 世紀了,機器真的變先進了,可是,我們的勞動時間有減少嗎?沒有,那些厭惡性工作機器都處理了嗎?我建議你走到附近的公廁,然後問問裡面洗廁所的那位仁兄,他是不是機械人,結果廁所還是人類洗的。勞動和厭惡性的工作,還是我們人類做的,到底為甚麼會這樣?只要玩玩這個叫「廠佬(Power Grid: Factory Manager)」的遊戲,你就會知道為甚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