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

|共21篇|

美景加退稅,荷里活電影移師希臘拍攝

愈來愈多荷里活製片商選擇到希臘拍攝電影,因當地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場景不落俗套,政府更會為電影拍攝項目提供退稅優惠,有助片商降低拍攝成本,又能為希臘帶來巨大收入。根據希臘國家視聽媒體及傳播中心(EKOME)的數據,自 2018 年以來,希臘批准 140 套電影到當地拍攝,投資額約為 1.7 億歐元。

醜聞加上連續虧損,Uber 該如何走出泥沼?

2019 年 1 至 3 月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已是連續 4 季以虧損作結 —— 這是近年來爭議最大的獨角獸 Uber 的財務數字。儘管股價目前還支撐在 30 美元左右,但誰也不知道這家公司要如何擺脫醜聞、突破各國法規,並實現獲利。自從在那位放任辦公室性騷擾與歧視的創辦人 Travis Cordell Kalanick 被迫下台之後,繼任的行政總裁 Dara Khosrowshahi 成了華爾街對這家獨角獸公司的最後希望。

廖康宇:共享經濟是未來發展模式?

傳統經濟學相信利己主義是人類天性,每個人都會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供應及需求為兩個對立的極端,一方開天殺價,另一方落地還錢,是為「自由市場」。但共享經濟則挑戰這兩個經濟學概念。例如共享經濟以分享剩餘資源代替購買,繞過買賣交易行為。

維修咖啡店 重塑惜物生活

物質過剩的年代,大如吸塵機,小如湯匙壞掉無用,我們就會隨手掉棄。但一群來自全球的志願者立志要人不再扔掉東西,在「咖啡店」重塑以往惜物的生活。名義上是咖啡店,但不會聞到咖啡香,因為實際上這是每月第 3 個星期日提供免費維修各種居家用品的服務場地,而且全世界多國亦正推行。

日本如何防止「共享單車」成為災難?

共享單車作交通工具固然有其好處,可以燃燒身體脂肪,而不用燃燒化石燃料,且成本便宜,這風氣在 2016 年席捲中國,更迅速成為可出口的新產品,但這個行業的最大的持份者在日本卻只能放輕腳步,因其商業模式已經遇到了一個主要的障礙:泊車問題。在日本,單車若違例停泊,當局可以將單車直接拖走。事實上,單車災難已蔓延至中國各地以至香港,各區遍地都是共享單車,活像歐洲的大閘蟹般,成為了「生態災難」,日本當然盡一切能力以倖免於難。

共享巴士出爐,能與 Uber 一戰?

大眾汽車」亦於本月初宣佈,旗下 Moia 將推出 6 人全電動小巴,用戶透過應用程式叫車,讓程式整合各人的目的地,使有相近目的地的用戶能夠共享服務。電動小巴可行駛達 300 公里,車內配有 USB 插口、閱讀燈和 Wi-Fi。Moia 行政總裁 Ole Harms 表示,200 輛「大眾電動小巴」將於 2018 年下半年在德國漢堡正式落地,其後會擴充業務至 1,000 輛,並出口電動小巴至其他歐洲城市及美國。Harms 預料,大眾電動小巴營運後,2025 年的行車量能減少逾百萬輛。

綠色和平:「共享經濟」遍地開花重塑社區情?

「共享經濟」絕非企業專利,其精粹在於個人如何把自己的閒置資源,如房屋、衣服、汽車,甚至是知識、技能,透過不同的平台與他人分享 ,因此每個市民皆有能力創造專屬的「共享經濟」。觀乎不少香港社區自發的活動,雖與金錢無關,但卻也是「共享」的一種。我們不需依靠政府和企業,靠每個人的雙手,也可以讓香港的共享社區遍地開花。

18 年前預測世界——蓋茨差不多全中!

1999 年,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在其著作「未來時速」(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中大膽寫下 15 個預言,預測未來商業世界走向。現在,17 年貶眼飛逝,蓋茨的預測有沒有成真?對讀其預言和今日現狀就可發現,蓋茨彷如先知神算,預言幾乎全中!

犬版 airbnb 和 uber:狗界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不只是酒店業和運輸業的專利,除了閒置的住屋空間和座駕外,現在連寵物也投身共享產業之內。美國社會日漸把寵物人性化,飼主常以養育者自居,自稱為寵物的「媽咪」和「爹哋」,並設法把最好的東西給予牠們。這種情感模式造就新奢華主義冒起,寵物吃優質食品只是其次,平日的美容和慶生才是正經事。各類開支促使美國人每年花費數百億在寵物身上,當地企業瞄準這個龐大市場,發展出以狗隻為主的寵物寄託業務。

Airbnb 的攻華策略,不只錯在改名

Airbnb 上周宣布擴大中國業務,把投資額翻倍,又增聘人手兩倍,還起了「愛彼迎」這個中文名,縱然玩諧音是土了點。如此大張旗鼓,皆因商機無限。市場研究公司 iResearch 預計,今年內地網上短租市場的營業額,可達 103 億人民幣。面對這塊肥豬肉,Airbnb 不只想吃,還想吃下更多。但要讓中國人支持共享概念,絕非改個名就能辦到。

張景宜:踏單車走走台北小區

在台灣全國,現時有 6 個縣市有 YouBike 的據點,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及彰化縣。最近去台北玩,在兩個捷運站試租,感到它們在台北的發展已較 2015 年微笑單車公司剛接手時,更為方便。旅客可以使用信用卡付費,本地居民則可以用悠遊卡。用家又可以先在他們新推的 app 看看該點的租賃情況,免得人白行一趟,十分貼心。旅客更可以在甲地借,乙地還。

破壞原意的中國式共享單車

在 1980 年,北京的單車出行比例高達 62.7%,但到 2000 年已下降至 38%,於 2014 年更低至 11.9%。天安門和單車,曾經是北京,甚至中國的標誌,不過在暴發的中國,踩單車已不能象徵身分,不開汽車便不能告訴人知「我已富起來」。然而,近期單車在中國各城市,又以另一種形式火熱起來,名為「共享單車」的潮流。

共享經濟的兩種後果

Uber、Airbnb 全球大行其道,為各行各業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不論「優步化」(Uberization)利弊如何,共享經濟似乎已成未來大勢。經濟分析師 Rana Foroohar 認為,共享經濟並非新事,100 年前早有大量自僱人士兜售服務,參照歷史,可以總結出共享經濟的兩種發展可能,以及社會面對模式轉移的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