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具

|共18篇|

香港加快走塑步伐,可降解環保餐具如何規管?

本港擬於 2023 年第 4 季實行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一階段,生物可降解塑膠產品在市面愈趨普遍,是次管制會否涵蓋這類產品,至今未有清晰指引,有環保餐具生產商負責人接受 *CUP 媒體訪問稱,生物可降解塑膠有其價值,能填補純植物纖維餐具的不足,業界需要時間尋找替代品。若然要做到真正環保,環保組織提倡在社區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

不用「走塑」,法國只要重用餐具

香港政府近年推動「走塑」,提早在 2023 年第 4 季起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不少連鎖餐飲集團開始作部署。在歐洲,法國餐飲業界更快一步,即將禁止堂食用即棄餐具,連鎖快餐店必須提供可重用塑膠杯碟。不過要額外添置新餐具和食物容器,將大大增加食肆營運成本。

呂嘉俊:如果世上沒筷子

食器真的會影響食物味道,你可嘗試用刀叉吃蒸魚,只要一刀切下,用叉一拮,整塊柔軟嫩滑的魚肉便散了,港式蒸魚只適合配用筷子,一種剛剛好的力學,輕柔地夾起而不破壞其特質,放進嘴裡後,始能嘗出魚肉最細緻的質感,若果世上沒筷子,蒸魚大概也不能完美地出現。

太挑食?試試碗碟換隻色

食物本身色香味俱全,當然會令人食指大動,但根據一項英國研究,碗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食物吸引力及味道感覺的強烈程度。研究作者更由此看到有助解決「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的方法,此類患者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碗碟的色彩或會令他們更願意作出嘗試。

一個簡單念頭,讓廢棄筷子擁有第二生命

不少政府以防疫為由禁止堂食,外賣需求因此急增,連帶即棄餐具的消耗量直線上升,對環境的危害令人憂慮。為更妥善利用資源,加拿大卑詩大學博士生 Felix Böck 創立公司,從食肆回收逾 3,200 萬支筷子,再以先進技術改造成各種用品,成為全新餐桌甚至樓梯一部分。

綠色和平:走塑實錄 —— 走塑達人、食堂與社區

灣仔一間咖啡店甚至推出自備杯 10 元優惠,店長曾在不同的咖啡店工作,試過提供 2 元、3 元的優惠,但覺得反應不算大。因此,為了改變顧客的消費行為,她決定一口氣將優惠提升至 10 元,而且這提議更得到老闆的支持和響應。結果優惠推出至今,幾乎 9 成顧客都自備杯,成效斐然。

綠色和平:唐寧化身環保女神 見證走塑餐廳力量

唐寧近年致力推廣環保訊息,數年前開始更成為素食者,為地球出一分力。除了茹素,她亦身體力行走塑。她最近與綠色和平合作,走訪長沙灣的走塑食堂,更自編自導自演,一手一腳包辦剪接製作短片,向市民表達「走塑一啲都唔難」的訊息。

陸仙鋒:全球向發泡膠宣戰

政府部門將於明年首季「帶頭」停用飲管及發泡膠飯盒, 然而管制或禁制即棄塑膠餐具的可行措施,卻仍處於「研究」階段。但我們不能再等了,早前強颱風「山竹」帶來的「發泡膠海」,相信大家仍歷歷在目。有人在清理災後垃圾時,竟然發現 22 年前出產的快餐店發泡膠盒,不禁令人深思:究竟地球上還有多少發泡膠和塑膠製品?它們要過幾多年才能被分解?

綠色和平:尋找走塑食堂

都市人一日三餐,難免要外出用膳,不難想像即棄塑膠消耗量有多高!不少支持走塑的市民也分享,曾要求食肆走塑膠,或自備器皿去買外賣,也不是百戰百勝。市民往往要避開繁忙時間,否則很容易招來一種「咁麻煩」的眼神。相反,去過某些小店吃一頓晚餐,全程用不著一件即棄塑膠餐具,即便冷飲也可以提供不鏽鋼飲管,甚至直接不提供飲管。這樣一頓飯吃下來,安心又安樂。但回想起來,使用可以洗滌重用的餐具,本來是最基本的事吧。

既然飲管不能棄掉,就吃掉它吧

一張哥斯達黎加瀕危海龜鼻孔慘遭膠飲管堵塞的照片,引起了全球關注,不久後,玻璃飲管與不鏽鋼飲管紛紛面世,以期摒棄即用即棄的膠飲管。但食肆不會提供這些新式飲管,外出攜帶也不方便 —— 專用刷子才可洗淨,試問有多少人有如此心機天天堅持帶著呢?不想即棄,也嫌洗乾淨太麻煩,不如把飲管吃下去,一了百了。

餐桌的文明:從指頭到刀叉

今日西餐桌上常見有刀叉匙,這些餐具的雛形,則早在各地古文明帝國已經有了。三者之中,最先變為西餐餐具的是刀,英格蘭人早在撒克遜時代,就已經以刀作餐具,但當時的刀不止是餐具,而是人人常常隨身攜帶的器具,可作武品用,也是切割用的工具。以刀用餐究竟是如何的呢?現代都市人或許難以想象,在中世紀初期,用刀在歐洲各國食桌變得愈來愈普遍,後來也漸漸有人以雙刀進餐。

Gloria Chung:餐具的真行草

日本人有一套美學的觀點,叫做真行草,簡單來說,就是 Mix and Match,一種中國已經消失的美學。這三個字源自書法,代表中高低的檔次,三者必需並行,才能混搭出剛剛好的品味。Branden 是日本餐廳 Haku 的老闆,他解釋,屬於「真」的餐具多數是水晶、鑲金或骨瓷,用來放吞拿魚他他、海膽多士等;「行」的餐具會粗曠一點,和草系的很相似,但草系會帶點民族風,多為粗陶,盛載小菜。真行草三種風格,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