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上城西區的年輕貴婦,老公搭上秘書,說聲不再愛你,輕輕的走了…… 無數故事是這樣開始,然而過程可以千變萬化,結果也可能是意料之外。The Marvelous Mrs. Maisel 就是要看看被老公的拋棄的 Mrs. Maisel 如何展開精彩生活。這個女人當自強的故事完全不落俗套,兼且充滿歡笑。 故事設定在 1958 年的紐約,徘徊於 uptown 的豪華公寓與 downtown 的酒吧。 Miriam(Midge)生於中產猶太家庭,大學畢業後跟 Joel Maisel 結婚,生了一仔一女。25 歲的 Midge 安於做男人背後的女人,支持 Joel 當喜劇演員,晚晚拿著一煲牛腩一本記事簿到 Gaslight 替老公增取演出時間,怎知後來拿著咪高峰引得觀眾大笑的竟然是自己。
Amazon
|共39篇|
Kindle 十年,如何拒絕分心,營造「專注」?
這個世代,有愛書者迷戀紙本書,有的則為了不佔地方又能擁有豐富藏書量而選擇電子書。電子書亦能以不同電子產品閱讀,方便如此,卻有人偏愛使用電子書專用閱讀器。你可能會想何必架床疊屋去擁有一部只能看書的「類平板電腦」?但擁有 Kindle 的人,就是喜歡其屏幕媲美紙張,而一本書的重量,就包含海量的藏書。10 年來, Kindle 重視電子書的載體,接下來它將更重視讀者的閱讀習慣,作出電子書的變革。
力敵亞馬遜:美國連鎖藥店 5,300 億收購保險巨人
美國最大藥品連鎖店 CVS Health,宣佈將以 690 億美元(約 5,382 億港元)收購擁有超過 160 年歷史的美國龍頭保險公司 Aetna。這不僅是本年度作價最高的併購事件,亦勢必成為美國醫療保健界的新風氣。結合藥物零售和醫療保險業務,能有效扭轉美國醫保業長久以來互相托價的積病,當藥品價格下調,市民將是最大受惠者。兩大龍頭火速拍板合併,明顯地是要對抗它們的新興競爭對手,正進行連環收購打擊傳統零售業的網絡巨商亞馬遜。不過,在醫保成本降低的同時,也難免帶來一些新的憂慮。
亞馬遜步步進逼,商界馬克龍將成為家樂福的救世主?
今年 6 月,當亞馬遜收購了 Whole Foods 後,沃爾瑪、Costco 等股價均應聲下跌,華爾街普遍抱持著「電子商務終將一統實體零售業」的悲觀論調,但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樂福似乎沒有打算坐以待斃:他們開除 5 年來表現平平的行政總裁 Georges Plassat,找來曾經與亞馬遜交手過的 Alexandre Bompard 接手。今年才 45 歲的他,因為與法國新任總統一樣年輕、帥氣又有衝勁,被稱為「商界馬克龍」,是家樂福寄望能對抗亞馬遜的救星。
林喜兒:Transparent —— 天生的甚麼人
Transparent,不是透明這樣簡單,其實是語帶雙關,內藏玄機,是 Transgender 加 parent 的意思,直接點出故事主人翁。一個洛杉磯猶太家庭,父親 Mort/Maura Pfefferman(Jeffery Tambor 飾演)是位退休教授,早已跟妻子 Shelly 離婚,一天決定把秘密公諸於世,告訴子女他是男兒身女兒心。老來出櫃穿上女裝,子女如何面對?
林喜兒:Mozart in the Jungle —— 真真假假的音樂世界
Mozart in the Jungle 寫古典音樂圈的故事,主角 Rodrigo 正是以杜達美為藍本。不過劇情其實跟杜達美的個人故事關係不大,劇集是根據一位雙簧管演奏家 Blair Tindall 的回憶錄改編而成。或許因為故事來自樂手的回憶錄,雖然編劇多少也有點加鹽加醋,但劇集描寫的的古典音樂世界卻非常貼近現實,描寫古典音樂世界的眾生相,音樂家的生活不只是台上的演出,而是不斷的爭名逐利、複雜的男女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掙扎等。事實上,大師雖然被神化,卻也不是神,樂團陷入嚴重的財政困難,任你的音樂造詣如何出神入化,也必須面對現實。
玩具反斗城垂危,拋棄你的並非時代
陪伴香港 80 後成長的著名零售店玩具反斗城,近日傳出舉債如山,瀕臨破產邊緣。受到網購平台和大型購物中心的夾擊,只能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其最大敵人是全球最大網商亞馬遜和是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也顯示玩具反斗城的經營模式本來就存在先天限制,難以抵擋時代挑戰。
Apple 進軍美劇市場?
20 年前,美劇仍被視作不入流,今日已走入黃金時代,百花齊放:今年 Netflix 與 Amazon 預期將斥數以十億計巨資製作原創劇集,Google 也準備投放數億美元開戲。覷準串流電視如日方中,逐步蠶蝕傳統電視市場,連 Apple 亦積極備戰,要在美劇黃金時代分一杯羹。
紅眼:園子溫末日狂想曲「東京吸血鬼飯店」(上)
「東京吸血鬼飯店」是園子溫玩得相對有自己味道的作品,在夏帆和客串演出的中川翔子周街開槍殺人之際,我總是在男主角滿島真之介被迫浮誇的肢體動作,以及那說了等於沒說,沒具體內容的末日預言中,對園子溫腦海裡假得來又很有趣的「世界末日」感到萬分好奇。
一款失敗產品,竟成 Amazon 股價升穿一千美元的武器
今年以來,Amazon 的股價呈現 45 度角的上漲趨勢,從 750 美元一路衝到 1,000 美元,關鍵竟然來自一款三年前的失敗產品!2014 年,Amzon 敲鑼打鼓的推出了第一部智慧型手機 Fire Phone,滿心期待可以與 iPhone OS、Android 系統等一較高下,沒想到銷售奇慘無比,首月全球才賣出 35,000 部,被分析師說成「史上最爛手機」,以至於當年年底官方得打消 1 億 7,000 萬美元壞帳,推出不到一年就壽終正寢。
這樣寫政治書,人人也想買
近日在亞馬遜暢銷榜上,政治書 Reasons To Vote For Democrats: A Comprehensive Guide 高踞首位,縱然這是本「無字天書」。買家就愛它「掛羊頭賣狗肉」,說要解釋投給民主黨的原因,但結果 266 頁都是白紙,全心諷刺此黨對所有施政範疇皆很無知。但你或許不知道,其實敵對陣營也有這類「留白」作品,既比此書出版更早,也比此書嘲得更狠。
美國實體書逆襲有何玄機?
紙媒沒落,新聞資訊電子化勢不可擋。另一邊廂,實體書仍努力抵擋電子書攻勢,電子書節省印刷成本,購買方便,不少人均預測在未來電子化時代,電子書最終會淘汰實體書。不過,美國實體書的銷量連續兩年有所上升,反之電子書卻調頭下跌,實體書似乎重新歸來,這是迴光返照?還是另有玄機?
電視還在黃金時代?
在網絡發達、高清影片垂手可得的年代,年輕一代很難想像為何有人還會耐心地坐在電視機前,按既定的播放時間收看節目。Netflix 串流影片服務坐擁全球 9,400 萬訂閱客戶,掀起了觀賞電視電影的革命,傳統電視業看來將成末日黃花。然而,全新一期「經濟學人」專題文章指出,傳統電視業雖正步向下坡,但實際仍出奇地勢力強大。
杜林普有意無意推介的十本書
步入白宮舊國務院圖書館,第一眼會望到右方一座偌大的書架,零落擺放了 8 本書,全部都是杜林普(寫手)撰述或關於他本人的著作,惹來網民質疑:杜林普的著書量會不會比讀書量更多?第 45 任美國總統自言雖然讀書時間不多,但喜歡閱讀,在各訪問中亦曾羅列簡約的書單;除本人推介外,他又意外促銷不少著作,例如「1984」。究竟杜林普有意無意推介過甚麼書呢?
我們踏入「語音智能時代」了嗎?
迅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近年正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先是有日本公司開始以機械人取代人類員工,再有 AlphaGo 第 2 代橫掃棋壇,人類難以匹敵,而這些事例不過是冰山一角——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語音科技(voice technology)日趨成熟,我們已踏入語音智能的時代,電腦將會更易操作,滲入人類生活每個細節。
德銀和 Twitter 轉型失敗的啟示
除了市值一樣(160 億美元),德銀與 Twitter 似乎無甚共通點可言。然而,從經營手法看,兩者同樣意圖轉型,結果遭受市場冷落,變成企業擴張的反面教材。究竟德銀與 Twitter 如何步上失敗之路?
稅網難逃?美國企業被歐洲追數
近來,美資跨國公司在歐洲頻頻被「追數」。法國當局以調查逃稅為由,分別搜查麥當勞及 Google 的巴黎總部;歐盟委員會就亞馬遜及蘋果與盧森堡及愛爾蘭達成的稅務協議,現正進行調查;委員會亦指控荷蘭容許 Starbucks 避稅逾 3,000 萬歐元。到底是刻意針對?抑或另有所求?
改變科技世界的 Amazon
橫跨八國的亞馬遜雨林,萬物在此聚居,生機盎然。另一個亞馬遜——「亞馬遜公司」研發的科技則改變了電腦世界,尤其是在 06 年啟動、最初人人輕視的雲端服務,到 2016 年已福澤了數十億網民。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Amazon Web Services,簡稱 AWS)提供的雲端服務,令許多不可能轉為可能,這十年來的既悄然又劇烈的變化,必定令你驚訝。
網購後開實體店 HKTVmall 可效亞馬遜?
上周亞馬遜(Amazon.com)宣布第四季純利翻倍有多,但股價的升幅遠不及分析師預期,投資者希望亞馬遜能更嚴格控制成本及進一步增加純利,偏偏本周有消息指亞馬遜(Amazon.com)想擴大實體書店的規模,多開300-400間分店。莫非亞馬遜是要跟投資者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