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良心」阿米爾汗(Aamir Khan)來港宣傳新電影,密鑼緊鼓出席大大小小的活動,所到之處萬人空巷,與謝安琪在港大對談的講座更是一票難求。如果只看阿米爾汗在香港的人氣,大概會以為印度在香港人心中的地位,能夠和台灣、日本平起平坐。不過,印度從來不是香港媒體的寵兒,相信一兩個月後大家說起印度,第一印象仍然會是治安很差和中印大戰掟石頭這類發展中國家的想像。然而,在國際大企業心目中,印度是群雄逐鹿、兵家必爭之地。
印度近年發展迅速,不但有很多專才外闖打天下,在各大企業擔當要職,其經濟發展亦一日千里。過去 3 年,印度 GDP 均錄得 6% 以上的增長,目前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輸入國,國際社會熱烈討論它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中國。世界級企業當然不會放過擴充業務的機會,來自五湖四海的財閥一直覷覦印度這塊肥肉,卻礙於政策、文化等問題未能取得滿意的成績。
就以網上零售為例,亞馬遜、沃爾瑪、阿里巴巴多年來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進入印度市場。與歐美、北亞這些市場不同,印度有過半的人口居於鄉郊地區,缺乏網絡基建,而且零售商規模比較小,加上主要使用現金,網上零售業務並不蓬勃。面對如此惡劣的投資環境,外資依然願意充當開荒牛,當然是因為有利可圖。業界預期中國的電子商貿市場增長已達頂峰,其增長會由 2016 的 46.9% 降至 2018 年的 25.4%;而印度市場則會在未來十年以每年 30% 的增長速度成就一個 2,000 億美元的市場。
正是看到這個擁有強大潛力的市場,亞馬遜創辦人 Jeff Bezos 這幾年承諾投資 50 億美元,希望可以成為當地電子商貿的霸主,甚至調整商業模式,務求可以落戶印度。例如,幾年前它針對印度零售商的特徵,推出一個名為 Chai Cart 的計劃,在印度超過 30 個城市東奔西走,用果汁、茶水去招呼小商家,趁機向他們推銷在亞馬遜設立網店的好處。此外,亞馬遜在沒有網絡覆蓋的村落與小店結盟,讓村民可以用店舖的電腦瀏覽印度亞馬遜網站購物,然後支付現金提貨。
亞馬遜投入巨額資本,卻始終沒有擊敗當地的電商龍頭 Flipkart。Flipkart 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本欄去年介紹 PWA 技術的時候,曾經提及這間印度最值錢的初創公司。Flipkart 背後的金主是軟銀、大摩等國際企業,持有印度最大的網上時裝零售商 Myntra 和 Jabong,並聲稱佔據整個市場的 7 成份額;eBay 的印度業務和電子錢包應用 PhonePe 都是由 Flipkart 經營。
多年來,亞馬遜一直和 Flipkart 鬥得你死我活,鬥到一個點連亞馬遜也認為花了太多努力應付 Flipkart 而忽略了業務發展。不難想像,亞馬遜下一步自然要把 Flipkart 收歸旗下,可是人生很多事本來就徒勞無功,大概印度註定是亞馬遜無法征服的國度。在亞馬遜提出收購建議的同時,其天敵沃爾瑪亦開出天價支票,並答應 Flipkart 的創辦人繼續享有公司的主導權,很快就會成為 Flipkart 最大的股東。諷刺的是,為了打敗 Flipkart,亞馬遜不知不覺間已在印度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兩間公司合起來佔據了印度網上零售 8 成的市場,如果兩間公司併購,將會違反當地的競爭法例,也就是說無論如何,亞馬遜也不可能買到 Flipkart。
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亞馬遜收購不到 Flipkart,但肯定會繼續拓展印度業務。我深信單單是電子商貿這個範疇,必會發生更多影響世界的事情。印度這個地方,確實值得大家多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