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人機到貨車都能共享,亞馬遜搭建全球實體互聯網

A+A-
貨車在亞馬遜在拉斯維加斯的物流中心駛過。 圖片來源:George Frey/Getty Images

美國亞馬遜(Amazon),為了實現翌日到貨的目標,在全美各地接近消費者的地區設置物流中心,建構送貨網絡,而且還對外部企業開放物流中心,讓企業利用自家公司的服務。雲端服務 AWS 也採用相同的戰略。

亞馬遜建構出人人可用的物流網,出發點便類似實體互聯網,開始發展不過是近幾年的事。過去亞馬遜委託聯邦快遞(FedEx)和 UPS 等大型物流公司送遞,但亞馬遜自行配送的貨物量也年年增加。今年 8 月底,亞馬遜結束和聯邦快遞的美國內陸運輸合約,航空貨物運輸合約也早已在 6 月底結束,活用自家物流網的態度堅定。

不過所有設施,並非僅供亞馬遜內部使用。2018 年,在美國辛辛那提機場建立的航空物流據點,就和德國大型物流公司德國郵政 DHL 共享。由夜間起降較多的 DHL,和白天使用的亞馬遜,共同利用這個據點。

輻射式運送系統的物流基礎建設,優點是大型貨車在轉運中心之間交錯來回,一次可處理大量貨物。然而,就算貨物只是要送到隔壁地區,也必須先送到轉運中心,導致移動距離變長。過去大量運輸才能利大於弊,但目前少量配送下,長距離的缺點也跟著凸顯。

電子商務的貨物量持續增加,即使在幅員遼闊的美國,次日配送與指定配送時間等服務也日趨普及。為了靈活因應買方更快速、時間更精確的到貨需求,送貨移動距離愈短愈好,可見今後應該也得用網格(Mesh)的方式來看待網絡。

亞馬遜的做法,正是透過管理貨物的感測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達到即時可視化,再加上人工智能(AI)和雲端技術等,因應個別顧客對時間和價格等需求調整,實現最佳配送方式。

亞馬遜現時亦自行空運貨物。

實體互聯網也可望加速物流從業員多元化的腳步。就像美國 Uber 推出叫車 App,讓愈來愈多自用車駕駛者,藉由載客到目的地小賺一筆一樣,也有一些駕駛者利用空閒時間送貨。事實上,亞馬遜就成立 Amazon Flex,委託個人送貨上門。

或者是模仿 Airbnb,讓房東把空房出租給旅客的事業模式,也可能成立將多餘空間當出租倉庫的事業模式。運輸工具也不一定要局限貨車,自行車或小型無人機也應該可行。

正是實體互聯網,讓業者和個人參加的場合愈來愈多樣化。以貨車為例,全球貨車的載貨率正在下滑,意味著有許多空車在路上空轉。假設有十輛貨車的公司之間彼此合作,將一輛貨車的載貨率,由 50% 提高到 80%,就可以減少貨車數量。如此一來不但可減省成本,也有助於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

法國車輛共享新創 Carbip 共同創辦人 Eric Barault 的模擬顯示,如果法國知名零售商家樂福(Carrefour)和卡西諾(Casino)聯手配送,成本可以減少至 3 分之 1,排放的二氧化碳減少 6 成。如果能建立更大的架構,而非只是企業之間的個別行為,效果一定更為驚人。

此外配送手段多元,費用體系也可望更有彈性。因為隨著各式業者和個人的參與,也會激發更多創意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