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週末晚上,南韓梨泰院發生駭人的人踩人慘劇,當中約 150人受傷,大多數是 20 到 30 多歲的年輕人。事後有目擊者及專家表示,受社交媒體及西方影響的年輕一代,與長輩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年長一輩大多忽視外來的影響,認為萬聖節並非需要重視的節日。這或可解釋為何梨泰院雖然夜店及酒吧林立,又適逢今年是疫後首個沒有防疫控制的萬聖節,明明預計會有大量人潮湧入,當局卻沒有提供足夠安全措施。
2019 年,來自首爾郊區的大學生 Hannah Lee 要去熱鬧的梨泰院慶祝萬聖節,但年長的家人並不理解。現年 23 歲的她回憶道:「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外國文化,甚至覺得這不是韓國的事情。」她也曾想過在這個萬聖節週末回到梨泰院,但想起狹窄而陡峭的道路及樓梯上的人潮,最後還是放棄。「聽說會有 10 萬人到來,我認為這會很危險。」
28 歲的音樂界人士 Torsten Ingvaldsen 在這場災難中倖存下來,他說:「這是政府的疏忽,尤其是地方當局的疏忽。這裡沒有⋯⋯ 救護車當值,如果你計劃舉辦一個 10 萬人的聚會,你必須有救護車等措施,但全都沒有。這些(派對活動)是常態,每年 10 月都會在梨泰院出現,已經持續十多年。」
事發當晚梨泰院現場只有 137 名警察。而本月在釜山舉行的 BTS 演唱會吸引 5.5 萬人,現場除了有 2,700 名保安人員、義工及控制人群的其他人員外,還有大約 1,300 名警察駐守。
行政安全部長官李祥敏在週日的簡報會上表示,更多警察也不會有分別。他補充,因為警察在城裡其他地方監視抗議活動,沒有多餘警力。派往梨泰院的警察人數,與被派往抗議活動的數千名警察相比可謂相形見絀。慶熙大學教授 Alex Taek-Gwang Lee 表示:「他們認為梨泰院的事件沒有那麼重要,但悲劇正正發生在這裡,如果不考慮及理解文化鴻溝及代溝,公共安全就會被動搖。」
2000 年代初期,萬聖節慶祝活動在韓國開始流行,因為愈來愈多年青人在上英語學校及幼稚園時接觸過西方傳統。新一代長大成人後,社交媒體亦提升了萬聖節氣氛,許多人分享自己裝扮後到梨泰院的照片,再加上「#梨泰院」或「#梨泰院萬聖節」等主題標籤。Lee 亦指出,梨泰院靠近一個已關閉的美軍基地,現在仍然有許多外國人居住,也傾向慶祝西方節日。
在娛樂界擔任製作人的 Stacy Nam 以往每年都去梨泰院過萬聖節,直到 2010 年代中,因為梨泰院太擁擠,她開始嘗試開拓其他地方。事實上,韓國日報在2019 年已有一篇報道題為「萬聖節聖地?梨泰院的萬聖節如何變成『地獄』」,文章形容:「到晚上 9 點,梨泰院的萬聖節達到高潮。狹窄的街道擠滿了人,走路很困難,200 米需要走 30 分鐘。」Nam 認為政府本應有計劃針對梨泰院節日的擁擠情況,如今卻「看著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