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共41篇|

美國聯邦政府又停擺,NASA 怎麼辦?

美國聯邦政府又再「停擺」(部分部門停止運作),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在白宮、參議院及眾議院均由同一政黨控制的情況下出現停擺。事源民主共和兩黨在移民政策及「追夢人」問題上,於參議院針鋒相對,政府臨時預算無法在週五最後期限通過,數十萬政府僱員因此可能「被迫休假」。這意味著同屬聯邦機構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將亦將受到牽連。

製造易、收拾難,太空垃圾該如何解決?

人類正面對不同的垃圾問題,甚至,如果說我們正被垃圾包圍,亦不過分。因為人類產生垃圾的能力,不僅在地球上得到證明,早在 1957 年,第一枚人造衛星 Sputnik 發射到太空時,便順道將垃圾帶到太空。隨著各類太空計劃展開,遺下更多的火箭、衛星碎片成為太空垃圾,部分雖能在失效前,經操控程序重返大氣,但其餘大量碎片則仍圍繞地球。處理太空垃圾,比地上的垃圾更複雜棘手。

國際太空站何去何從?

自 1998 年 11 月 15 日起,國際太空站至今已升空近 20 年,太空人在此做過無數實驗,助人類進一步了解無邊的宇宙,然而,或許太空站將迎來「終點」。2014 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向國際太空站提供運作資金直到 2024——在 7 年後,國際太空站究竟何去何從?交由民間機構接管?墜落大海?還是讓太空站繼續運作?

100 年前,Computer 不是計算機,是計算員

對數學白癡而言,即使是簡單的加減運算,也非要拿計算機來按一下好讓自己放心。試想沒有計算機的年代,遇到三角函數和對數要怎麼辦?靠的都是紙筆和人手。在電腦出現以前,「computer」一詞所指的並非機器,而是人。從事數學計算工作的人員,都被賦予「computer」的職銜,例如初級計算員(Junior Computer)和首席計算員(Chief Computer)。在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的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太空總署前身),就僱用了一支計算員團隊,他們默默地埋首於航空航天工程,用人手演算的方式展開繁複的運算。

現實中的「NASA 無名英雌」

「NASA 無名英雌」近日在港上映,未像「星聲夢裡人」般大獲好評,但在美國,它已掀起免費放映風潮,在美國演員工會獎中成大贏家之一。電影設於 1960 年代,冷戰白熱化,美蘇轉陣太空競賽,然而在 NASA 太空人獲盡鎂光燈時,背後為升空做好準備的黑人女性卻被歷史遺忘 —— 50 年後,「NASA 無名英雌」不卑不亢的把黑人女性的貢獻記下,究竟她們在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一千年內殖民太空,可能嗎?

霍金指出人類在下世紀面臨最大、最即時的挑戰,將會是核戰威脅、氣候轉變、人工智能超越人類,即使可以在種種危機中倖存,也不代表從此安居樂業。皆因人類以不可持續的速度耗損地球的資源,加速了末日的到來。在地球多留一點時間,就有莫大的危機遭遇另一場大規模浩劫。雖說較近的年期內災難降臨的機會相當低,但可能性會隨時間增加,在未來 1,000 年或 1 萬年,將成為必然發生的事。要避免人頪滅絕,倒是有辦法的,那就是拋棄地球,移居到其他行星去。

當年今日:太空時代的開端

太空科技大亨 Elon Musk 日前揚言要在 2024 年前送人類上火星,而且只需 80 日,速度堪比環遊世界。人類對宇宙的野心究竟從何開始?59 年前的今天,蘇聯的火箭將人類史上首個人造衛星史普尼克 1 號(Sputnik 1) 送上太空,搶先踏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在冷戰時期激起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開啟了延續至今的太空時代。

小心!太空擲物!

美國一項民調發現,超過一成受訪選民表示,寧願被隕石擊中,也不想投給希拉莉或杜林普。想法有趣,但「想得太美」,因為上次有大型隕石墜落地球,已是 6,500 萬年前的事,而要再發生類似事件,最快也要到 2028 年。不過,會跌落地球的大型物體,還有人造衛星,人類被其擊中的機會,又有多高?

現在還有人相信地球是平?

身處於彈指間就能觀看 NASA 的地球實況影像的年代,地球是平的這個說法,似乎難以置信。不過事實上,「國際組織」 The Flat Earth Society (平地球學會)自 18 世紀起就屹立不倒;今年 1 月,美國饒舌歌手 BoB 亦在 twitter 上向歌迷「告解」,說他確信地球是平的,遭天文學家揶揄,「老兄,即使你的論證能力落後了 5 個世紀,但這不阻礙我們熱愛你的音樂」。

黑板上的火箭科學:NASA 老照片

今天許多電腦軟件都已普及,從地球到月球需要多少燃油,用手機程式就可以算出。想知道海王星重量多少?上 Google 就可以查到。但在這幾幅照片當中——1961年的時候,NASA 的科學家憑的是粉筆和巨型黑板,沒有電腦運算,這一年,美國第一個太空人衝出了地球。

江皓昕:「太空先鋒」——智能手機出現前,還懂得仰望星空的美好年華

The Right Stuff 讓人懷緬到俱往矣的 Space Age,美俄之間的太空競賽,把全球的焦點抓緊在那一小撮飛往宇宙的冒險家身上,The Beatles 唱著 Across the Universe、David Bowie 唱著 Space Oddity、就連香港的 Teddy Robbin 也唱著「天外人」。那一個年代,人類都把所有精力和讚嘆都用來仰望那片星空,明白人類的一切煩惱是有多麼多麼的渺小,比沙漠中的一粒沙還不如。那是何等美妙的花樣年華。

太空人生病了怎麼辦?

美國太空總署位於德州侯斯頓的控制中心全年無休,每天 24 小時輪班,其中設有「太空軍醫」(Flight Surgeon)一職,負責國際太空站中美國太空人的健康狀況,必要時也負責俄羅斯太空人的健康。但是太空軍醫並不隨行,而是通過電腦屏幕為太空人看病。折衷的辦法是訓練太空人掌握醫療知識和技能,在太空人團隊中設立醫療官(Crew Medical Officer)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