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共102篇|

NASA 最新任務:送廣告上太空?

美國太空總署(NASA)剛滿 60 歲,明年亦是人類首次登月的 50 周年,太空熱潮有望再創高峰之際,NASA 內部傳出震撼消息。據報署長 Jim Bridenstine 有意出售太空船和火箭的命名權,以及允許太空人參與商業活動。換言之,他正考慮把這些航天工具,變成各大企業的廣告牌,並讓航天英雄像金牌運動員般,在電視廣告及商品包裝上亮相。但 NASA 屬於政府機構,太空人又是公務員。這樣做沒問題嗎?

從美國太空建軍,回顧聯合國「外太空條約」

2018 年 6 月 18 日,注定是人類太空發展史重要的一天,杜林普在當天宣佈創建太空部隊,確保美國在太空的支配地位。這聽起來科幻色彩濃厚的計劃,被國際法學者批評違反 1967 年聯合國「外太空條約」,破壞和平使用太空的國際共識。究竟這道半世紀前簽訂的條約有何意義?如今國際形勢大變、科技日新月異,人類是否需要另立新約,以共享這片浩瀚蒼穹?

當中東遇上太空

你可能認為中東盛產恐怖分子,但你曾否聽過中東的科學家或太空人名字?其實早在一千年前,阿拉伯文明的天文學成就曾經無出其右,即使進入近代,中東各國仍然熱衷太空科學,更有人主張要掀起「阿拉伯文藝復興」,以重建昔日的科學成就。其中阿聯酋便計劃 2020 年發射軌道衛星研究火星,志在 100 年後建立首座火星殖民城市。

真.太空艙新低價,一晚住宿 600 萬

「第一間太空豪華酒店」Aurora Station,建造商 Orion Span 預計有望在 2021 年正式啟動,並最快在 2022 年接待首批遊客。12 日的旅程,每位 950 萬美元起錶。儘管費用還是非一般人所能負擔,但跟過去遙不可及的太空旅行計劃相比,其實已極之划算。過去 10 年間,成立初創企業的成本下降,而市場早就對投資太空業務感興趣,湧入大量資金。據統計,自 2015 年來,拓展太空業務的初創公司總共吸引了 79 億美元的資金。「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另外一家初創的火箭發射公司出現,並嘗試用更低價、更快捷和更有效的方法進入太空。」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變異?非也

日前大量新聞頭條引用 NASA 新發表研究,煞有介事指太空旅行「導致太空人基因改變 7%,即使重返地球後都未有回復正常。」消息駭人聽聞,不過太空旅行真的會造成基因變異嗎?一切純屬誤會。事實上,真正變的不是基因編碼,而只是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

SpaceX 的獵鷹火箭有甚麼了不起?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日前試射了獵鷹重型運載火箭(Falcon Heavy),試射前預計成功率只有 50-50,最終火箭不只順利升空,兩個充當推進器的核心更以穩定姿態回到基地。自 2011 年 SpaceX 行政總裁 Elon Musk 首次宣佈此開發計劃以來,一直讓人翹首以待。到底,這支火箭有甚麼了不起?

一名天文愛好者,意外為 NASA 尋回失落 12 年衛星

不能小看業餘人士的狂熱,一名住在加拿大西岸的 47 歲無線電天文愛好者,近日便在機緣巧合之下,替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浩瀚宇宙中找回一顆失蹤 12 年的人造衛星 IMAGE。令人驚喜的是,IMAGE 的主要操作系統仍然機能正常。儘管多年來都猶如一件太空垃圾,但事實上,IMAGE 並沒有損壞或廢置一方,而是默默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於外太空運轉了 12 年。

美國聯邦政府又停擺,NASA 怎麼辦?

美國聯邦政府又再「停擺」(部分部門停止運作),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在白宮、參議院及眾議院均由同一政黨控制的情況下出現停擺。事源民主共和兩黨在移民政策及「追夢人」問題上,於參議院針鋒相對,政府臨時預算無法在週五最後期限通過,數十萬政府僱員因此可能「被迫休假」。這意味著同屬聯邦機構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將亦將受到牽連。

衝出銀河系的第一人

宇宙有多大?今時今日科學家給你的答案可能是無限大。但在 1924 年前,人類還以為宇宙不過一個銀河系大小,直到美國天文學家 Edwin Hubble,發現原被認為屬於銀河系的「仙女座星雲」,竟是與銀河系分立的獨立星系,宇宙面積比此前所知起碼要大上兩倍,人類始知銀河系並非宇宙唯一 ,原來天外有天。

製造易、收拾難,太空垃圾該如何解決?

人類正面對不同的垃圾問題,甚至,如果說我們正被垃圾包圍,亦不過分。因為人類產生垃圾的能力,不僅在地球上得到證明,早在 1957 年,第一枚人造衛星 Sputnik 發射到太空時,便順道將垃圾帶到太空。隨著各類太空計劃展開,遺下更多的火箭、衛星碎片成為太空垃圾,部分雖能在失效前,經操控程序重返大氣,但其餘大量碎片則仍圍繞地球。處理太空垃圾,比地上的垃圾更複雜棘手。

鑽石稀有?外星正在下鑽石雨

在今人觀念中,鑽石為「珍品」,愈璀燦愈罕有,而「物以罕為貴」,所以鑽石貴一點也合理。但稍有了解過鑽石市場起源便會知道,鑽石的「稀有性」是鑽石商所製造的假象 —— 在寶石界,鑽石為最普遍的一種。跳出地球,走進宇宙,更會發現,鑽石原來普通不過,在某些星球,甚至很可能正下著鑽石雨。

四代宇宙鼠 證人類可於太空繁殖

霍金早前預言人類在地球的生活不會超過一千年,核武威脅、氣候問題等令末日之鐘離子夜僅餘 2 分半鐘,人類撤出地球似乎是可見的未來。但人類要在太空生存,尚有最重要的一環:繁殖後代。日本山梨大學科學家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合作,幾年前開始以老鼠精子實驗太空繁殖的可能性,日前發表報告,指出人類的確可在太空繁殖健康後代。

國際太空站何去何從?

自 1998 年 11 月 15 日起,國際太空站至今已升空近 20 年,太空人在此做過無數實驗,助人類進一步了解無邊的宇宙,然而,或許太空站將迎來「終點」。2014 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向國際太空站提供運作資金直到 2024——在 7 年後,國際太空站究竟何去何從?交由民間機構接管?墜落大海?還是讓太空站繼續運作?

旅行去月球:暈浪、浮腫、輻射都值得

坐太空船去月球,喜歡自拍的人要失望了,因為臉部(以及大腿內側)浮腫的情況會十分嚴重,這是因為體液在失重的情況下會分散到身體各處。同理,小便也會大量增加,在太空船內這將十分不便,因為所有的物質,包括液體,都是漂浮的。位於倫敦的「高空和極端環境藥物中心」的專家 Daniel Grant 稱,即使太空人在旅途中也不免「暈船浪」,有人幾個小時後就能平復,有人則需要數日,這是由於內耳的平衡感應器在失重狀態下失靈,無法辨別上下而引起。此外,骨骼和肌肉都會感受到改變,不過為期 1 周的旅途並不會留下長遠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