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東遇上太空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你可能認為中東盛產恐怖分子,但你曾否聽過中東的科學家或太空人名字?其實早在一千年前,阿拉伯文明的天文學成就曾經無出其右,即使進入近代,中東各國仍然熱衷太空科學,更有人主張要掀起「阿拉伯文藝復興(Arab Renaissance)」,以重建昔日的科學成就。其中阿聯酋便計劃 2020 年發射軌道衛星研究火星,志在 100 年後建立首座火星殖民城市。

卡塔爾的維珍尼亞聯邦大學(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文學院助理教授 Jörg Matthias Determann,最近出版新書 Space Science and the Arab World: Astronauts, Observatories, and Nationalism in the Middle East,研究 19 世紀後期中東興建的首座太空觀測站開始,到 2020 年阿聯酋火星計劃期間,近代中東的太空科學發展史,以及計劃背後牽涉的國家聲望、安全和經濟考慮。

Determann 接受 The Atlantic 編輯 Marina Koren 訪問指,我們熟識的天文學歷史,通常由古代巴比倫或中國說起,之後說到古希臘和羅馬文明,當歐洲步入中世紀黑暗時期,阿拉伯文明便在 8 至 14 世紀期間繼承希羅文明的科學成就,大量翻譯希臘文及梵文作品,發展出獨特的觀星技術、記錄太陽和月亮的運行軌跡、量度地球及其他星體直徑等。這些創新發現和技術刺激歐洲文藝復興,最後由美國繼承近代太空科學最高成就。

波斯天文學家 Al-Biruni 的月球觀察紀錄。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這套天文學歷史的敘事方式,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同樣流行,令阿拉伯人有一股緬懷昔日黃金時期的愁緒,反而忽略黃金時期以後的發展,對當今阿拉伯世界的科學家亦認識不多。如今中東很多街名或機構,都以古代伊斯蘭科學家名字冠名,例如波斯物理學家 Avicenna 就是其中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這種懷古情緒或有助遊說國家投資科學研究,但推向極端的話,卻有機會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所利用。

這種近代的中東太空科學史空白,吸引 Determann 投入研究。他發現在 19 世紀初開始,隨著愈來愈多西方科學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學者開始重新認識太陽系和外太空。1870 年代,在現今黎巴嫩的敍利亞新教學院(Syrian Protestant College),興建了中東首座現代太空觀測站,埃及到 1880 年代亦在英國協助下興建多座觀測站,開創現代中東太空科學先河。

要數最有成就的阿拉伯太空科學家,埃及人 Farouk El-Baz 肯定是其中一位。他原本是一位地質學家,在德國完成後博士研究後,有感於埃及無法實現他的鴻圖大計,於是隨美國籍妻子移民美國,並參與登陸月球的阿波羅計劃(Apollo Program),負責研究月球地質及登陸位置,後獲任命為埃及總統顧問,以及華盛頓的美國國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館(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總監。

第一位阿拉伯太空人是 Sultan bin Salman,他同時是首位上太空的穆斯林及皇室家族成員。在 Salman 準備登上穿梭機前,美國太空總署就曾經為其他隊員,進行為期一日的阿拉伯文化課程,主要是擔心大家在合作過程中有文化磨擦,但其實 Salman 早就融入美國文化,反而法籍隊員的文化差異令太空總署較頭痛。

首位阿拉伯太空人 Sultan bin Salman(後排右二)。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至於阿拉伯國家本身的太空科學發展,則曾經遭遇保守伊斯蘭教勢力阻撓,2014 年曾有伊斯蘭學者引用伊斯蘭教令,反對派人到火星的計劃。他們的理據是,假如太空人死亡的機率太大,將無異於自殺行為,而自殺是伊斯蘭教令所禁止。Determann 則認為,阿拉伯世界還在發展現代生物倫理學觀念,但他認為類似自殺的爭議,其實不獨存在於伊斯蘭教,大部分宗教都反對自殺行為。

卡塔爾是其中一個走在太空科學前沿的中東國家,其星體搜索計劃 Qatar Exoplanet Survey 在 2010 年成功發現距離地球 500 光年的太陽系外行星。

阿聯酋則計劃在 2020 年發射軌道衛星到火星,研究火星大氣層,預料在阿聯酋建國 50 周年的 2021 年抵達火星;政府更不諱言提出 Mars 2117 計劃,企圖 2117 年在火星興建城市,過程中勢必有所犧牲,最終能否克服保守伊斯蘭學者的壓力,仍然是未知之數。

  • Mars 2117 計劃的 VR 模擬影片。 影片來源:World Government Summit/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