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自從宣佈勝選後,外交政策只說一句話:將會視俄羅斯為 Adversary,視中國為競爭對手。
北約
|共9篇|
【美國大選】無論誰主白宮,歐洲都要靠自己
美國總統大選影響全球政局,今日一戰理應舉世觸目才對。但看一班歐洲外交官,卻無論誰勝誰負,似乎也不太在乎。「華盛頓郵報」分析,經歷過杜林普的 4 年任期,歐洲覺悟到「與其靠盟國,不如靠自己」,決定最終是他連任也好,還是拜登成功跑出也罷,都準備在國際舞台上,走更獨立的路線。
國防預算下降,英國的艱難抉擇?
英國作為北約一員,一直有參與北約的防衛事務。不過,「紐約時報」報道指,近年來英國削減國防預算,導致部隊、設備的投資大幅減少,令人質疑,今天的英國是否能夠捍衛家園,並在有需要時與美軍並肩作戰。
北約軍事介入 20 週年,科索沃塞爾維亞爭議如何解決?
美國為首的北約,20 年前以防科索沃爆發種族清洗為名,對塞爾維亞發動空襲,成就科索沃獨立。但科索沃與和平始終有距離,與塞爾維亞領土糾紛至今尚未解決,族群衝突還是每日上演。
【和平紀念日】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路(下)
波海三國的獨立之路,根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堅定的民族意識成為獨立運動的厚實基礎。再加上善用內外環境的情勢變化,審時度勢,掌握契機,藉由公投的行動展現獨立決心,積極尋求國際支持,最終實現獨立的目標。適逢波海三國建國一百週年,三國紛紛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慶國家重獲獨立,並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俄羅斯下個目標:白俄羅斯?
2014 年,俄羅斯將烏克蘭克里米亞地區併入聯邦。至今,俄羅斯的領土擴張行動一直受到關注。白俄羅斯亦可能是下一個目標。俄國對白俄羅斯這個緩衝國,一直以來保持良好關係,提供石油補貼,換取白俄對俄羅斯的忠誠。然而,俄方的補貼,反過來亦成為對白俄的勒索工具。到底俄羅斯為何要吞併白俄?原來跟普京的永續任期有關。
外交關係新冰點 歐美此情不再?
上周「德國之聲」報道,華府未有知會歐盟,便把其外交地位從「國家級」降為「國際機構」。歐盟反問美國國務院,對方僅回覆「忘記通知」,令歐盟極為憤怒。外界紛紛揣測,美方此舉是否意味著,杜林普已經背棄歐洲。英國廣播公司(BBC)邀請多名專家,分析跨大西洋關係將會有何變化。
唐明:忘恩負義的大佬
但人總是犯賤的,一群小弟,好逸惡勞,吃裡扒外,翻臉不認人,常常覺得大佬阻住地球轉,只不過,他們一出事都可以找人幫忙,甚至包底。列根總統講過一個故事:美國人和古巴人吹牛誰更幸運?古巴人說當然是我,我的國家出事,我有地方可逃;你的國家出事,可以往哪裡逃?
美國在和北約算甚麼帳?
美國向北約成員國追討拖欠軍費,成為近來美國和歐洲盟國的一大爭端:美國總統點名批評德國只拿出 1% GDP,相對美國拿出 4% GDP,實屬不公。德國國防部長承諾,將於 2025 年投入北約的軍費增至 GDP 的 1.5%。而美國國防部長聲稱:如果北約其他成員國不付足軍費的話,美國會相應「調整」對北約的支持。北約其他成員國究竟如何「拖欠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