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

|共31篇|

烏克蘭加快申請入北約,象徵意義大於一切?

普京將烏克蘭東部 4 個地區併入俄羅斯後,烏國總統澤連斯基宣佈會通過快速程序,申請加入北約。自俄國於 2 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北約盟國已通過各項軍事援助及培訓支持烏克蘭抵抗入侵,加上其他支援,足見西方已視烏為盟友,合作程度甚至比北約內部部分成員更深入。雖然烏國未必能盡快加入北約,但在俄烏戰爭中,澤連斯基的舉措有象徵意義。

在疑美和反俄之間,希臘步向歐洲主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希臘是少數與其「欲斷難斷」的西方國家。本月初公佈的民調顯示,支持對俄制裁及資助烏國購買武器的希臘人僅佔 54% 及 40%,兩者均遠低於歐盟的平均值。總理米佐塔基斯卻跟輿論唱反調,公開聲援烏人抗戰。當疑美民意遇上反俄政府,這個古老國家開始步向歐洲主義。

終極東擴史:蘇俄申請加入北約

5 月 15 日,芬蘭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決定放棄二戰結束以來的中立政策,正式宣佈申請加入北約,相信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會緊隨其後。中俄媒體其中一個常見說法,指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的導火線。然而翻查歷史,無論是蘇聯抑或是戰後的俄羅斯,其實都曾有意甚至申請加入北約。

深入北約腹地的俄國軍事重鎮:加里寧格勒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外飛地」,意即與本國分離、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該地區只有北愛爾蘭般的大小,被立陶宛、波蘭和波羅的海包圍,深入北約腹地。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 Stefan Wolff,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部署。

拜登團結歐洲,但救得了烏克蘭嗎?

拜登結束訪歐行程,議定出進一步孤立普京的方向,打算把俄羅斯逐出 G20,又計劃出口液化天然氣到歐洲,以抵消盟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演說更聲言「普京不能再掌權」,引起國際哄動。但烏克蘭官員坦言,拜登在連場峰會都沒有大膽的援烏方案,政府上下無不感到「非常失望」。

【拜登訪歐】美國能否領導歐洲援烏抗俄?

普京開戰建基於三大假設,一是烏克蘭一擊即潰、二是俄軍佔盡上風、三是美國喪失國際領導地位。前兩點證實是誤判,如今國際正關注拜登訪歐之行,能否重振美國領導北約的角色,這不但影響烏克蘭戰局,還會改變地緣政治板塊。澤連斯基則預告,這數天峰會將揭穿「誰是朋友、誰是夥伴、誰為錢出賣我們」。

【烏克蘭戰爭】普京:矢志重寫冷戰歷史的男人

2022 年 2 月 24 日清晨,普京宣佈要把烏克蘭「去軍事化」,勒令俄軍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標誌著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型的軍事衝突正式展開。這場戰爭背後,俄羅斯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盤算。澳洲國立大學國土安全專家 Matthew Sussex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指,普京十分渴望可以透過入侵烏克蘭,一洗蘇聯解體以來的三十年屈辱,實現民族復興。

普京侵略戰,全面逆轉後冷戰德國國策

在反俄侵略的國際行動中,德國立場愈趨強硬,破天荒向烏克蘭供應軍備。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德國研究所所長 Jeff Rathke 在「外交政策」雜誌指出,現在德國幾乎每天都有反傳統的新發展,標誌著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正式捨棄對後冷戰秩序的美好假想,改為正面抗衡俄羅斯,又拋開政治禁忌,宣佈大舉投資德軍現代化,以承擔維護歐洲安全的責任。

陶傑:三十年前埋下的禍根

俄國侵略烏克蘭,核戰風險驟升,假新聞滿天飛,全球無人可以挺身調停。聯合國秘書長是廢物,國際戰略理論專家基辛格化身中美貿易公關、盆滿缽滿之後隱形。今世只有一人,現在可以出來說一句公道話,至少為歷史做碩果僅存的證人。

以弱勝強:烏克蘭可如何重挫俄軍?

擁有壓倒性優勢的俄軍,近日在基輔北部遭遇烏軍頑抗,未能速戰速決。樸茨茅夫大學軍事專家 Frank Ledwidge 在學術交流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指出,烏克蘭軍備和兵力遠不及敵人,但軍民士氣和抗戰意志高漲,加上游擊戰傳統,都足以使俄軍陷入持久戰,為急於取勝的普京最不樂見的局面。

普京到底想要甚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並派俄軍進駐「維和」。普京到底想從烏克蘭這場危機之中得到甚麼?「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普京的野心遠不止烏東地區,更希望藉此恢復俄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俄羅斯正將芬蘭推向北約?

美蘇冷戰以來,蘇聯近鄰芬蘭一直奉行軍事不結盟路線。直至今天,芬蘭與瑞典一樣均未加入北約組織。身為其中一個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芬蘭若加入北約,可能如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指,「將產生嚴重軍事及政治後果,俄羅斯方面需作適當反應」。「泰晤士報」報道則形容,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部署,在芬蘭掀起討論:國家應否加入北約?

烏克蘭危機:重現北約存在意義

烏克蘭局勢日漸升溫,俄羅斯於俄烏邊境集結 10 萬大軍,英國已撤走駐烏大使館部分職員,駐歐美軍亦已經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俄羅斯這次行動,其一目的是威嚇北約。去年 12 月,俄羅斯要求北約停止東擴,不得吸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但遭北約拒絕,認為加入與否是烏克蘭的自決權利。伯明翰大學國際政治教授 Mark Webber 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指事件正反映北約成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