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沒有多少專家料想到,會有擁核國家在未受挑釁的情況下,試圖以軍隊征服鄰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改寫一切,更牽一髮而動全身,連鎖加劇其他地方的衝突,可能為更大規模戰爭埋下伏筆。新一年,國際危機組織(ICG)就為我們盤點 10 個值得關注的危機。
伊朗
|共80篇|
【聖誅】伊朗版「正義迴廊」揭露頭巾革命的躁動
伊朗頭巾革命曠日持久,要體會伊朗人民的憤怒,不妨以康城影展得獎電影「聖誅」(Holy Spider)為入門。電影改編自轟動伊朗的連環謀殺案,16 名受害人全數為妓女,兇手自視執行「道德淨化」的神聖使命,受執法部門包庇,一名女記者誓要查明真相。電影把伊朗的性別、宗教與社會矛盾聚焦,其揭露真相之敏感,令製作團隊飽受政權死亡恐嚇。
重回世俗?伊朗示威潮衝擊信仰之道
伊朗掌權者以宗教之名,對女性作出多種嚴格限制,反成近月全國示威的導火線,引發人民抗議伊斯蘭系統的核心價值觀。即使數十年來,領袖們致力確保國家走在保守的伊斯蘭道路上,為此擴大宗教教育、呼籲多生孩子及打壓異見,但如今爭取自由的聲音響徹雲霄,一場威脅政權的文化戰爭更趨白熱化,甚至演變成各個家庭的世代之爭。
面對群起的伊朗人,解散道德警察有用嗎
伊朗總檢察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本月 4 日表示,負責執行國內伊斯蘭服飾規範的道德警察「已被設置的部門廢除」。伊朗的「頭巾革命」,正是由庫爾德族女子阿米尼涉嫌不遵守戴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間死亡引發。目前相關消息未仍未獲道德警察所屬的內政部確認,但所謂的「見好就收」,似乎並非當地示威者想要的結果。
伊朗另類抗爭:當街扯掉伊斯蘭教士頭巾
伊朗反政府「頭巾示威」持續不斷,除了有女性燒頭巾抗議,另一種更激進的抗爭形式已經誕生 —— 當街扯掉什葉派教士的頭巾。這類行動直接挑戰伊斯蘭共和體制的權威,襲擊片段在網上瘋傳,叫伊朗教士出街提心吊膽。
伊朗國家隊不唱國歌,究竟有多勇敢?
今年 9 月,22 歲伊朗女子阿米尼因未有戴好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觸發大規模示威,安全部隊持續鎮壓抗議,大舉拘捕及殺害抗議者。在此動蕩時期,伊朗男子足球國家隊出發到卡塔爾參加世界盃,所有目光都集中在球員取態上。結果,球員在明知會遭受清算的情況下,首仗迎戰英格蘭時拒唱國歌,以支持國內人民。
死刑威脅下,伊朗示威升級:罷工、罷市、罷課
伊朗女子阿米尼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而死於警局,在當地所引發的反政府示威持續至今兩個月。根據多個人權組織,當局為殺雞儆猴而拘捕超過 15,000 人,另有 300 人在示威期間被殺,其中包括途人,甚至逾 50 名未成年人士。但伊朗人未有退縮,反而把行動升級 ——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戶罷市。
莫坤菱:不能拍還是拍了,所有虛實、荒謬和恐懼 ——「伊朗無熊無懼」
香港亞洲電影節最令我引頸以待的電影,不是被鏡粉秒速搶購一空的那部,而是在威尼斯影展獲得「評審團特別獎」的「伊朗無熊無懼」(2022)。電影由伊朗導演巴納希(Jafar Panahi)執導,即使身懷禁拍令,卻仍然交出虛實交錯、荒誕絕倫,但勇氣與智慧並存的電影,叫人驚嘆,電影自有自由的生命力。
Baraye —— 伊朗示威者的「國歌」
伊朗唱作人 Shervin Hajipour 日前發表新作「因為」(Baraye),以簡單的文字,唱出政府腐敗、審查制度、性別歧視、環境惡化等問題,呼應抗爭者長久的鬱悶、傷痛、憤怒和訴求。沒幾過天,Hajipour 就被拘捕 —— 「因為」旋即廣受歡迎,被奉為示威浪潮的非官方國歌。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伊朗人求變,成敗在於下任最高領袖?
從反頭巾到反政府,伊朗示威浪潮持續超過 10 天,歐洲多地亦發起抗議聲援,高呼推翻獨裁等口號。在這危急存亡之際,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健康問題更受關注,尤其是他月初「神隱」兩週後傳出病重消息,令外界揣測其子 Mojtaba 或總統萊希隨時有可能接任此職,主宰國家未來數十年走向。但這個關鍵人選,最終或由革命衛隊決定。
伊朗式專制背後:領導人子女在西方享受自由
伊朗女子涉嫌違反頭巾規定,被道德警察拘留致死,引發全國抗爭浪潮。政府推崇伊斯蘭保守價值,反對西式文化開放,但超過 4,000 名伊朗高官家人卻被揭發居住歐美、享受西方自由,副總統兒子本月初亦被指移民加拿大,同時引發抗爭者與原教旨主義者不滿。
陶傑:記憶是一種武器
但相反,極權統治的國家的人民,對於許多事情的記憶力卻很短。記憶成為一種政治武器:極權統治者需要不相稱地擁有此一武器,或對記憶壟斷。
遇刺作家魯西迪,真的仇恨伊斯蘭教嗎?
小說「撒旦詩篇」(The Satanic Verses)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日前不幸遇刺,震驚國際文壇。魯西迪小說被指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1989 年被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下達追殺令。有學者卻分析指,來自印度穆斯林家庭的魯西迪,其實頗為熟識和尊敬伊斯蘭教;霍梅尼則利用追殺令,以挽救自身的政治聲望,事隔 33 年釀成這宗慘劇。
【伊拉克亂局】他會否成為霍梅尼 2.0?
過去兩星期,伊拉克示威者兩度攻佔國會大樓,行動由伊拉克什葉派教士薩德爾(Muqtada al-Sadr)策動,以反制議會內的親伊朗派系。有評論認為,薩德爾的反伊朗立場對美國有利,但有中東專家警惕,薩德爾野心不止於此,其結合什葉派伊斯蘭主義與伊拉克民族主義的主張,實際上是已故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路線的伊拉克版。
示威者佔領伊拉克國會,凸顯親伊朗與本土派系之爭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綠區」,為美國入侵後建立的國家政治中心,素來以守衛森嚴見稱,區內的國會大樓前日卻被數百名示威者佔領。這些示威者有何政治訴求?亂局反映伊拉克民主有何根本問題?
莫坤菱:那些我們不能視而不見的伊朗禁片
曾經以為遙不可及的伊朗,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卻讓我們有切膚之痛。這是因為看過禁片導演們幾部具感染力的電影,亦是因為天下烏鴉一樣黑,他朝君體也相同。
被國安逮捕的伊朗導演是誰?
一星期內,伊朗先後拘捕 3 位知名電影人,導演拉穌羅夫(Mohammad Rasoulof)與夥伴阿利赫馬德(Mostafa Aleahmad),因聲援示威被控違反國安,異見導演巴納希(Jafar Panahi)譴責拘捕行動,隨後亦遭逮捕。他們都曾經在高壓環境下堅持創作,他們的作品有不少曾經在香港上映。
清算鎮壓暴行:伊朗領袖被控反人類罪
2019 年伊朗爆發大規模示威,多達 1,500 名示威者被殺。事後有海外異見人士成立伊朗暴行法庭(Iran Atrocities Tribunal),指控 160 名官員干犯反人類罪,早前在倫敦舉行審訊,今年稍後發表報告。幕後的伊朗裔流亡律師,近日就接受訪問,講述審訊過程。
【制裁界 KOL】向伊朗學習制裁下怎樣存活
中俄兩國近年頻頻受美國制裁,俄羅斯更淪為承受西方最強硬制裁的國家,影響當然不只沒有麥當勞。被美國封鎖 43 年的伊朗,可謂「制裁界 KOL」,由俄羅斯官員到民間記者都嘗試向伊朗取經,探尋與西方制裁「共存」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