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協議談判中斷近半年後,終在本週一於維也納重啟。但其實最近數週,伊朗正忙著應對國內史上最大規模的環保抗議。11 月 19 日,古城伊斯法罕(Isfahan)就集結了上萬示威者;一週後事件演變成衝突,示威者要面對防暴警察的武力驅散,因而血流披面及被拘捕囚禁,只不過是為了替當農民爭取灌溉莊稼用的水。
伊朗
|共59篇|
藝術無關政治?伊朗篇
M+ 博物館本月開幕,不少人關注在挑選展品上,會否涉及政治因素。類似揣測亦在伊朗可見,結果倒是出人意表。就在強硬派教士萊西在 6 月勝出大選、成為新總統的數天前,德黑蘭當代藝術博物館重新對外開放,並展出美國普普藝術家安迪華荷多件作品,包括著名的「瑪麗蓮夢露」。這個反美大國,何以有此舉動?
杜拜世博能成功為參展國粉飾太平嗎?
本月在杜拜舉行的 2020 年世界博覽會內,受政局動盪困擾的參展國,期望遊人可以把政治擱置一旁,將重點放在他們的展覽上。像伊朗希望參觀者專心欣賞於華麗的波斯地毯,不要思考該國貿易制裁、核問題等糾紛;敍利亞則希望人們忘記當地殘酷的戰爭,用心了解世上最早的字母系統;也門雖瀕臨飢荒邊緣,但仍希望人們享受其生產的蜂蜜及咖啡。
從伊朗神權到黎巴嫩真主黨:專制國度下的電玩文宣戰
在 21 世紀,電玩已成為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媒介,根據統計數字,全球玩家多達 32 億。但在專制國家,可以玩甚麼遊戲、可以玩多久、誰人可以賣遊戲,通通都成為敏感的政治話題。
【傳統波斯智慧】捕風塔可助城市渡過熱浪?
由古埃及到波斯帝國,一種巧妙的捕風方式助人們保持涼快數千年。在氣溫急遽變化下,熱浪頻繁出現,人們希望在降溫之餘,同時達致溫室氣體零排放,「捕風塔」這種古代智慧,或可再次幫助人類環保地度過酷熱天氣。
政治審查下,伊朗電影人如何一路走來?
港版國安法對電影進行嚴格審查,叫很多電影人無所適從。環顧全球,政治審查其實從不罕見,但無數電影人仍然堅持不懈,在縫隙間繼續用光影說話,伊朗電影人可說是佼佼者。在嚴苛的政治宗教審查機制下,有人運用有限空間發展別樹一格的電影語言,亦有人無懼刑責堅持拍攝禁片,為伊朗電影在世界爭得一席之地。
從伊朗沙特密談,透視未來中東局勢
中東局勢近年變化莫測,杜林普臨下台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交,對伊朗形成圍堵之勢,但近日傳媒又證實,伊朗與勁敵沙特阿拉伯秘密談判,背後究竟反映甚麼樣的中東政治新格局?假如雙方奇蹟修好,又將對各國關係帶來甚麼變化?
李衍蒨:偽.木乃伊兇殺案
此發現引起了各界不同媒體的討論及熱話,因為伊朗此前未曾挖掘出任何屬於波斯皇室的木乃伊及遺體,這使伊朗及巴基斯坦有意爭奪木乃伊的擁有權,在某程度上掀起了外交風波。
伊朗式內循環:反制裁的「抵抗型經濟」
中國近年頻頻受美國制裁,提出「內循環」和「雙循環」發展以抵消壓力。事實上,受制裁經驗豐富的伊朗,其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 7 年前亦曾提倡「抵抗型經濟」,減少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增強國內市場自給自足的能力,類似伊朗版的「內循環」。
伊朗停電,歸咎中國比特幣礦工?
比特幣開採過程耗費電力甚巨,大規模開採比特幣的礦工,通常會在電費相宜的地區設立比特幣礦場。有電價補貼政策、承認加密貨幣挖礦為合法產業的伊朗,便是其中一個受礦工歡迎的國家。然而,本月傳出伊朗電力需求突然激增,數週以來頻頻停電的消息。來自德黑蘭的記者 Reza Khaasteh 在雜誌「外交家」撰文,指有伊朗人認為電力短缺與停電的原因,在於中國人在當地營運的比特幣挖礦業務氾濫。
伊朗核科學家之死,以國掃除大患?
伊朗外交部日前稱,國內頂尖核科學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遇襲身亡,認為以色列涉及襲擊事件。法赫里扎德為人低調,伊朗官方媒體亦甚少提及他,僅稱其為大學教授,但外界普遍視法赫里扎德為伊朗「核武之父」。「華盛頓郵報」就訪問不同專家學者,評論法赫里扎德在伊朗的地位及其去世的影響。
林喜兒:德黑蘭行動 —— 非英語荷里活式特務故事
八集的故事發展,也就像其他反恐或特務劇一樣,是一貫的荷里活公式,追逐鬥智、人質互換、間中間,還有最老套的愛情線,主題音樂也是最典型的中東風格。
一場爆炸,造就新冷戰中東篇
以色列與阿聯酋在美國支持下建交,打破在中東的孤立狀態,或逐步組成圍堵伊朗的包圍網。同時,孤立無援的伊朗又進一步向中國靠攏,兩國最近被揭發秘密草擬 25 年戰略夥伴協議,藐視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之餘,有評論預料中國亦將會得失其他中東國家。在美中新冷戰下,連串事件可能正模塑出中東地緣政治新格局。
打撃國家級恐怖組織:制裁伊朗革命衛隊
美國宣佈制裁的中港官員之中,包括了前任和現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和鄧炳強。有傳媒報道,坐擁百億資產的香港警察儲蓄互助社,由於擔心被美國制裁,早於 5 月時已陸續把存於外資銀行的資產轉移至中資銀行。其實,美國早就有制裁別國武裝部隊的先例。
黎巴嫩問題,根源是真主黨?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大爆炸,觸發反政府示威活動,今年初才接過總理一職的迪亞布本週一率內閣總辭。然而,總理辭職是否足以平民憤?有學者認為,黎巴嫩人最渴望或最需要的改變,並不是換個政府了事。只要真主黨(Hezbollah)的精英階層繼續掌握其他機構的權力,一切制度都不會改變。
Instagram 何以淪為伊朗政府的眼中釘?
縱使伊朗與美國的關係惡劣至極,仍不妨礙當地人對美帝社交媒體 Instagram 的熱愛。在這作風保守的回教國家,年青男女樂於透過各種相片和影像,與親朋好友甚至全世界分享生活及想法。不過,有指最近伊朗政府打算對 IG 發出禁令。互聯網力量對此什葉派政權構成了甚麼威脅,讓他們要畏懼一個只是無聊才刷的 app?
每 10 分鐘有 1 人喪生:疫症肆虐下的伊朗煉獄
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隨著西方多國疫情升溫,傳媒鏡頭也隨之轉向,但其實率先受害的伊朗,疫情至今仍然失控,衛生部發言人日前更證實,當地平均每 10 分鐘就有 1 人死於武漢肺炎;原本喜氣洋洋的波斯新年,今年也籠罩著死亡氣息。究竟目前伊朗處於甚麼境況?失控的疫情又如何改變民情?
拒關清真寺的理由:誇大疫情、散播恐懼……
宗教儀式及聚會近日成為病毒傳播的「最佳」場所,或是信眾相信有所庇蔭,所以疏於自我衛生防護。南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暴增,多例與「新天地耶穌教會」相關;香港與佛堂「福慧精舍」相關案例亦已增至 14 宗。現更出現另一隱憂,在確診個案累積到 141 人、死亡人數 19 人,連副總統埃布特卡也證實確診的伊朗,神職人員仍堅持開放清真寺。
伊朗式肺炎:官方失信、謠言滿飛、政權倒台?
伊朗是目前武漢肺炎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連被指隱瞞疫情的衛生副部長昨日亦告確診。政府公信力淪喪,市民搶購物資自救,民間也流言四起,有傳病毒經來自中國的教士傳入、又有傳中國外勞是「元兇」,宗教保守派卻堅拒封閉爆發疫情的聖地,恐怕為疫情在中東蔓延打開缺口。
反對
“Let us never forget that government is ourselves and not an alien power over us.”
—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the 32nd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千萬不要忘記,政府是我們自身,而不是牽制我們的外來勢力。
— 羅斯福(第 32 任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