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圖片來源:YURI KOCHETKOV/POOL/AFP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並派俄軍進駐「維和」。普京到底想從烏克蘭這場危機之中得到甚麼?「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普京野心遠不止烏東地區,更希望藉此恢復俄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去年 12 月中,普京要求西方為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提供「法律保障」,包括不會將烏克蘭納入北約、限制北約在東方的部隊及武器部署,範圍包括波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和巴爾幹國家等前蘇聯國家及衛星國。週一的電視演說間,普京更列出過去三十年俄國對歐美的不滿,直指:「俄羅斯完全有權採取報復措施,保障自身安全。我們將會這樣做。」

重繪歐洲安全版圖

「華爾街日報」特約分社長(Bureau Chief at Large)Stephen Fidler 認為,不論是早前俄國大規模軍事演習,還是日前宣佈承認兩個烏東分離地區獨立並派兵,普京的行動都表明,他希望重新繪製冷戰後的歐洲安全版圖。普京視 1991 年蘇聯解體是 20 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帶來許多安全後果。他認為北約組織擴大,已侵犯俄羅斯國家安全,也是西方的欺騙及背棄承諾;故希望北約的軍事影響力縮窄,重回 1990 年代向德國東部擴張之前的模樣。

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地區獨立後,一輛坦克駛進頓涅茨克街頭。 圖片來源:路透社

儘管克里姆林宮曾否認復興蘇聯的可能,但對成長於蘇聯時代的普京而言,親眼目睹蘇聯崩潰、國家經濟一落千丈,要向西方求援、內部陷入混亂、西方大肆宣揚冷戰勝利,這些事件仍發人深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教授 Mary Sarotte 指,昔日蘇聯時光,是普京個人經歷的一部分,今天這位俄羅斯總統正尋求像蘇聯時代一樣,在國家周圍建立緩衝區,並助國家重新提升至與美國並肩的超級大國地位。Fidler 指,從普京在衝突中越過北約,直面美國的做法,反映他相信世界事務應由俄羅斯在內的大國解決;北約只是美國的工具,如同過去華沙條約是蘇聯的工具一樣,軍事同盟內部的其他成員缺乏自主權。同時,莫斯科應像蘇聯時代那樣,控制自己的「後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西方看來已是不可接受,何況要重構冷戰後歐洲版圖,或回復蘇聯時代對其他國家的控制?於美國前總統杜林普時代,任職國家安全委員會歐洲及俄羅斯事務高級主任的 Fiona Hill 認為,俄羅斯想擁有強制的權力(coercive power)。惟就如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週六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接受邊界的現狀,是保證歐洲安全的唯一原則」,西方與俄方之間並無太多斡旋空間。

90 年代西方的錯算

蘇聯解體時擔任英國駐莫斯科大使的 Rodric Braithwaite 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普京的觀點並非純屬個人意見。「他描述的蘇聯解體恥辱、北約擴大,還有俄烏密切的歷史聯繫,數以百萬計俄羅斯人有同樣的想法和感受。」例如,Sarotte 曾查核過去官方及個人記錄,確認歐美政治家在 1990 年代確實暗示北約不會東擴、北約在 1997 年宣佈無意將部隊移近昔日的蘇聯邊界。然而,這些保證從未以法律形式確認,後來北約亦在 90 年代末開始東擴

國家及領袖面對歷史「屈辱」,通常只有發動侵略或內省,普京便選擇前者,繼 2008 年入侵格魯吉亞、2014 年入侵烏克蘭後,再度展示其邊緣政策(Brinkmanship)的技巧。跟不少現任及前任西方官員一樣,Braithwaite 同意,美國及其盟友在 90 年代處理與俄國關係時表現差劣,現正自食其果。不過,「這並非容許普京擺弄即將發動戰爭姿態的理由。」他補充,普京過去兩次都得到想要的東西,非常清楚何時是停止侵略行動的適當時機。

自知分寸還是失控?

然而,相較過去兩次入侵,普京今次大大提高賭注,似乎令自己騎虎難下。Fidler 指,其所要求的是一項不可能的新安全條約,假如就此將部隊召回本國,聲稱已獲得西方領袖關注、美國承諾談論歐洲安全,以此為事件降溫,便會面上無光。如果進一步入侵烏克蘭,則風險甚高。Fidler 引述西方軍事專家意見指,俄軍雖佔優勢,但長期征戰恐怕陷入民意泥潭。即使只派兵奪去部分烏克蘭領土,也可能引發西方嚴厲制裁,為自己 2024 年連任增添阻力。從提出「安全保障要求」到入侵烏克蘭,克里姆林宮一直主動出撃,Braithwaite 相信,如今普京已失去一直以來的政治本能,在邊緣政策上不知道何時應該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