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

|共473篇|

彭碧珊:炮製香港蘿蔔糕,小店與本地農夫「拍住上」

3 年前,一班農耕組織牽頭,連結生產者、食品加工場、餐廳及小店,嘗試搭建上下游生產線,這個名為「香港蘿蔔」的項目,今年繼續舉辦。筆者走訪項目協作者之一的「三點水料理」負責人 Ben 和 Nicola,看看他們如何將清甜多汁的遲水蘿蔔,製作成美味的蘿蔔糕。

呂嘉俊:如果世上沒筷子

食器真的會影響食物味道,你可嘗試用刀叉吃蒸魚,只要一刀切下,用叉一拮,整塊柔軟嫩滑的魚肉便散了,港式蒸魚只適合配用筷子,一種剛剛好的力學,輕柔地夾起而不破壞其特質,放進嘴裡後,始能嘗出魚肉最細緻的質感,若果世上沒筷子,蒸魚大概也不能完美地出現。

呂嘉俊:香港的命運會跟鹹魚一樣嗎?

這標題不是甚麼比喻或暗示,是真真正正在說鹹魚,放進口裡吃的鹹魚。過去香港人多吃鹹魚,勞動階層尤其愛,無他,價錢便宜,鹹香惹味好佐飯,歌詞中「鹹魚白菜也好好味」正代表大家知慳惜儉而知足,獅子山下可以餐餐吃鹹魚,過簡單的生活。

呂嘉俊:識食=浪費食物?

最近,南豐紗廠的「織刻生活店」辦了一場頗有意思的飲食「旅程」,找來食物設計創作團隊深食(DEEP FOOD)、舞蹈形體藝術團 TS Crew 及主張採用本地食材的餐廳 ROOOT,創作了 3 場「它的神話 —— 植物宴」,透過神話故事,用餐飲體驗結合當代形體藝術,讓觀者在進食和感受形體動作中,反思食物的價值。

太挑食?試試碗碟換隻色

食物本身色香味俱全,當然會令人食指大動,但根據一項英國研究,碗碟可能會進一步影響食物吸引力及味道感覺的強烈程度。研究作者更由此看到有助解決「食物恐新症」(food neophobia)的方法,此類患者不願意嘗試新食物,碗碟的色彩或會令他們更願意作出嘗試。

呂嘉俊:不要為了世界盃,餐餐吃兩餸飯

世界盃是人生大事,畢竟 4 年一屆,一生人看不到幾多次。美斯和 C 朗更接近告別賽,大有可能是最後一屆參戰。球賽是重點,吃喝變得次要。在放工時間,各處食肆已見外賣人龍,大家都急急腳回家迎接世界盃,其實吃甚麼根本不重要,方便屬首選,意粉薄餅最常見,炒粉麵飯一定少不了,而今屆還多了庶民新寵兒 —— 兩餸飯。

呂嘉俊:獨裁政權最怕分子料理?

要認識分子料理背後的創作精神,大概可由西班牙的黑暗時期說起。熟讀歷史的,都知道佛朗哥將軍的可惡,他在位期間,禁絕西班牙一切的公民運動,長年壓制文化藝術和言論自由,以個人取向情傾馬德里,要全國人民向這個中心位置膜拜,打壓加泰隆尼亞和巴斯克等地區,以中央集權形式,消滅地區特性,阻止方言的傳承。

呂嘉俊:是時候為分子料理翻帳

提起分子料理,大家心裡會覺得尷尬,這課題還需要討論嗎?經過時間考驗,分子料理在飲食界,早成為過氣代名詞。今天沒太多餐廳會標榜自己製作分子料理,識趣的,甚至跟它畫清界線,分子料理好像成為污名,距離我愈遠愈好,但全權否定它之前,不如了解一下,這套料理系統,到底有沒有影響我們的餐飲世界。

你的剩食,他們的菜餚 —— 貧民窟食物 pagpag

常言道飢不擇食,但對生活不成問題的都市人來說,再餓也不會翻垃圾桶找剩食。不過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一帶的貧民窟,從垃圾堆中找來食物殘渣重新烹調成 pagpag,是收入微薄者的醫肚之道。食用 pagpag 充滿健康風險,但多年來已成為一門生意、一種生存方式。

呂嘉俊:誰看中香港老店的價值?

近 10 年我們常遇到相同情況 —— 老店宣佈結業,市民惋惜,繼而蜂擁排隊光顧,拍照留念,令店家不勝負荷,累壞了,最後在忙碌中落閘,眾人依依不捨,哀香港已死,竟然連一個老招牌都留不住…… 當傷逝未完,忽然傳來消息,有資金注入老店,未來將會在其他地區重新開幕。

全球經濟不景氣,容易引發食物安全危機

全球各地仍未從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恢復過來,今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又再進一步推高原材料價格,令全球步向大滯脹時代。一些傳統發達國家的草根家庭也要面對三餐不繼的苦況,有發展中國家甚至陷入破產危機。卡迪夫都會大學的食品工業專家 Ellen Evans​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警告,經濟困境持續的話,可能會引發食物安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