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碧珊:炮製香港蘿蔔糕,小店與本地農夫「拍住上」

A+A-
Ben(圖左)和 Nicola(圖右)繼續與本地農場合作,將過千斤遲水蘿蔔,製作成應節蘿蔔糕。

冬季正值遲水蘿蔔的產季,以往農夫會趕在農曆新年前,賣得幾多得幾多。不過,面對近年的極端氣候,農夫同時兼顧種植及產銷,無論豐收或歉收,要在短時間内售出新鮮農產,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3 年前,一班農耕組織牽頭,連結生產者、食品加工場、餐廳及小店,嘗試搭建上下游生產線,這個名為「香港蘿蔔」的項目,今年繼續舉辦。筆者走訪項目協作者之一的「三點水料理」負責人 Ben 和 Nicola,看看他們如何將清甜多汁的遲水蘿蔔,製作成美味的蘿蔔糕。

2 人由文化界轉研飲食界,一如往年,一手包攬應節賀年食品製作、包裝設計及照片拍攝。今年他們繼續推出本地臘味有機蘿蔔糕及純素黑松露香菇素蘿蔔糕,前者配上臘肉帶出鹹鮮惹味,後者純素蘿蔔糕配上香菇、榨菜及炸金菇等豐富材料,兼顧不同客人的口味。

三點水料理選用的部分遲水蘿蔔,產自本地農青組織「復耕者聯盟」。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2 年前,他們開設食品加工場「三點水料理」,置身其 700 呎的觀塘工作室,2 人正忙於點算訂單,聯絡農夫查詢白蘿蔔產量,估算今年蘿蔔收成能否應付需求。

遲水蘿蔔的「遲水」,意即比較遲才種植的那一批蘿蔔,大約種植 100 天才有收成,圖為筆者購買的本地遲水蘿蔔。

去年首次參與「香港蘿蔔」,他們走訪本地不同農場,了解農夫種植方法是否對土地友善,例如有沒有自行做堆肥、農場附近水土是否健康等,最後選擇跟農青組織「復耕者聯盟」合作,預購過千斤蘿蔔製作蘿蔔糕。

Nicola 笑說:「去年復耕者聯盟的遲水蘿蔔豐收,一條蘿蔔足足有成 6 斤多(約 3.6 公斤)重,好墜手,我們試造蘿蔔糕後,其清甜多汁的口感令人難忘,客人反應理想,去年一賣完,我們就決定再跟他們預訂蘿蔔,希望今年能比往年製作多一倍的蘿蔔糕。」

種植蘿蔔最忌雨水過多,好景不常,今茬蘿蔔於去年 10 月底落種,11 月遇上 8 號風球侵襲,隨後又碰上 3 場連綿細雨,12 月初又下了連續幾日雨。農夫見蘿蔔長勢受雨水影響,先將已成熟的蘿蔔拔起,但部分蘿蔔因濕氣過重而爆開或發霉,有歉收風險,並預早將蘿蔔的生長進度告訴 Ben和 Nicola,好讓他們尋找其他農場合作。

被問到合作過程有何深刻感受,2 人坦言跟農夫由一買一賣的關係,變成合作夥伴後,更能感受到「季節限定」的珍貴意義。

Nicola 說:「新年前兩星期屬蘿蔔收成關鍵期,大家喺 12 月對產量多少仲係『估估下』,這種忐忑不安的心情,令我們更能體會到農夫種植的辛酸,每一條白蘿蔔也得來不易,唔係有錢就買得到」。Ben 在旁解釋:「唔單止種菜要睇個天,造蘿蔔糕都要睇個天,有時唔係想造就造得到,係要睇個天俾唔俾你造,有時候農作物最好的狀態未必配合節日,今年我們學到,有時市場遷就農產,好過農產遷就市場,希望造好每一底蘿蔔糕,並跟十多家零售店合作,搭建銷售供應鏈,回饋支持本地菜的客人。」

除了蘿蔔糕,他們還推出其他賀年糕點,有興趣預購的讀者,可到其網站了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獨立記者,熱愛走訪農場與餐桌,分享生產者和社區故事。近期著作:「菜包裡的人情味 —— 社區支持農業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