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在法國,你找不到一間餐廳賣「法國大餐」一樣,聖誕「大餐」是一個充滿問號的字詞,世上真的存在「聖誕大餐」嗎?
聖誕大餐對於很多香港小朋友來說,是很溫暖的記憶。名寶石餐廳、銀宮餐廳、美而廉,這些餐廳今天很多已不存在,就算還未結業,你也會覺得它過時了,曾幾何時,我們都懷著興奮心情走進去,滿眼是聖誕裝飾,侍應添了聖誕帽子,面前吃的是平常少見的火雞、大蝦沙律和聖誕布甸,那是一家人難得外出嘗西餐的日子。
到人長大後,飲食知識增長了,便明白世上根本沒聖誕大餐這回事,過去吃到的聖誕餐,其實非常「港式」,在全世界幾乎找不到相似的套餐。
再推深一層考查,會發覺所有聖誕節出現的事物,例如聖誕樹、聖誕鹿、聖誕老人、燈飾…… 其實跟聖誕節完全無關,是來自多個國家的習俗總結而成,如家中放聖誕樹,有傳是 16 世紀德國人把常青樹帶回家中保平安的習慣所伸延出來,跟耶穌誕生沒何關係。至於聖誕老人,除了因為 St. Nicholas 主教到處幫助窮人的事跡外,亦有說是根據北歐神話奧丁的形象而設計出來,同樣地,與耶穌降生是風馬牛不相及。
更諷刺的是,如果你在聖誕節親身到過耶路撒冷和伯利恆城,會發覺當地根本沒有我們所認知的聖誕氣氛,原因是猶太教不相信耶穌是彌賽亞,聖誕毋須要慶祝,而伯利恆城今天因戰爭關係,已經被圍牆包圍,成巴勒斯坦自治區的一部分,亂世中政府已沒餘暇粉飾市容。
讀到這裡,你或者會跟我一樣,覺得世界是一座煉獄,處處沒童話,但節日還是要過的,畢竟一年過得不容易,聖誕似是一年將盡的終結,見一見朋友,吃頓好飯亦不為過。看狄更斯名著 A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便有提及聖誕夜的菜單,當中包括火雞、香腸、肉批、栗子、布甸…… 是典型英國人聚會的食物,代表了豐富和豐足。對了,聖誕節最重要還是要聚會,跟同道的人,跟想見的人,聚在一起。既然聖誕大餐沒一個固定形象,更似是各處鄉村各處例,像我們的年夜飯一樣,吃點熟悉的味道就可以了,最重要是有機會和藉口,約想見的人,一同吃頓飯。當然,我搬出這麼多歷史背景和理論,其實是想給那些還未訂好位吃飯、心中又沒頭緒的伴侶們,一個最好的解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