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 Netflix 新片「苦毒計」(Pain Hustlers),對 Martin Scorsese 的佩服,再增添幾分。
電影不是由 Martin Scorsese 執導,導演是完成最後幾集「哈利波特」的 David Yates,主角是 Emily Blunt,再加 Chris Evans 為改變形象又走去做個小賤人,卡士算相當吸引。我只是一路看,一路忍不住拿「華爾街狼人」(The Wolf of Wall Street)出來比較。
在「苦毒計」,Emily Blunt 飾演的單親媽媽,跟「華爾街狼人」的 Leonardo DiCaprio 相似,窮,想發達,走去做 sales,賺佣金,只是 Emily Blunt 賣藥,不是賣股票賣基金之類。為求成功,接近不擇手段,犯法少不免。本來沒有太大道德問題,問題在止痛藥只適合癌症末期病人,盲目鼓勵醫生開給普通病症患者,讓他們上癮,就跟謀殺沒有分別。
劇情發展軌跡跟「華爾街狼人」相若,Emily Blunt 被調查,良心發現,然後跟執法機構合作,幫手把幕後大鱷拉出來。看得出導演也有心向「華爾街狼人」參考,出來效果卻是差天共地。
跟演員無關,如果說 Leonardo Dicaprio 在「華爾街狼人」的演出是超水準,Emily Blunt 在「苦毒計」的表現,就算去不到同樣高度,也肯定交足功課,甚至可以稱得上力挽狂瀾。只是,導演的力度不夠,就算用同樣的方法炒同一味菜式,味道也可以有很大差別。
別的不說,在「華爾街狼人」,Martin Scorsese 刻意設計了幾場戲,營造出金融業界紙醉金迷的環境,從業員個個都承受住巨大壓力而近乎瘋癲狀態。你可能記得 Margot Robbie 的色誘場面,或者 Matthew McConaughey 個人表演式的訓話,全片充斥住讓人喘不過氣的節奏和氣氛,觀眾能夠用最短時間就投入到 Leonardo DiCaprio 身處一個怎樣的環境,甚至有置身其中的效果,完全看到 Martin Scorsese 的功力。
「苦毒計」有幾場戲也想提供類似的功能,例如藥品公司上市後的慶功派對,酒池肉林,但整件事濃罩住一份濃濃的俗氣,參與者好像沒有狂歡,只有交差,像香港電視劇常見的富豪派對模樣,公式到不得了。然後,你想到最後幾集「哈利波特」,最大特色就是照單執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你便很明白 David Yates 沒有問題,他是維持水準,我在無緣無故的情況下想起 Martin Scorsese,才是做錯的一個。
分野或者就在於做事夠不夠徹底。Martin Scorsese 的與別不同,在於他能夠去到最盡,為了先拍出一個世界出來,可以甚麼分支都先擺在一邊,一氣呵成一矢中的。David Yates 不是球王,只是工兵,於是,在「苦毒計」,你會看到他好像樣樣都想放入去:商戰?親情是甚麼一回事?貪念與良心的鬥爭?已不知是過分貪心還是自信心不足夠。放得好的話,是層次豐富;放得不夠好的話,是亂,是自己影響自己。作為一套晚上睡不著拿來解悶送宵夜的娛樂片,「苦毒計」算不錯選擇,但用到這樣的卡士,又好像太過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