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最會燒錢與賺錢的偏執狂導演:占士金馬倫(上)

A+A-
占士金馬倫執導拍攝「鐵達尼號」。 圖片來源:MERIE WALLACE/AFP

「鐵達尼號」(Titanic),1997 年上映,史上第一部賣座超過 10 億美元的鉅片,全球票房 18.4 億美元,雄據冠軍寶座 12 年;「阿凡達」(Avatar),2009 年上映,3D 電影史上的突破,全球票房 29.22 億美元,當前影史賣座冠軍。

這兩部改變荷里活商業數字的電影,雖然後者在過去兩年曾短暫被漫威的「復仇者聯盟 4:終局之戰」超越,又靠著在中國重映重新奪回。但對導演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來說,票房數字高低根本不是重點,他就像藝術家梵高(Van Gogh)一樣,用盡全力只為了雕琢出心中最理想的作品。

逼出來的奇蹟

當年他在拍攝「鐵達尼號」時,面臨人生中最大的一場賭注。占士金馬倫幾乎跟所有人翻臉:預算超過兩倍、演員怨聲載道、上映時間一拖再拖。他身上背負著 6,500 萬美元的債務,婚姻面臨第四度危機。

儘管緊繃到極點,占士金馬倫卻沒有絲毫妥協。他不僅在墨西哥的羅薩里多海灘,搭建了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水景攝影棚,用來拍攝臨場感十足的船難場面;到了拍攝後期,資金已捉襟見肘,他還是堅持等待一週,就是為了一個完美的落日;摔碎好幾套價值上千美元的餐具,只為了符合細節的真實度。

事實上,他並不需要把自己逼到這種地步。從小特效助理開始做起,曾以 650 萬美元拍出全球 8,000 萬美元票房的「未來戰士」(The Terminator),1,800 萬美元拍出全球 1.8 億美元的「異形續集」(Aliens),兩次收益都比成本高出十倍左右,占士金馬倫其實非常清楚如何控制成本、以小搏大。

「但他就是竭盡所能的想做到最好。」占士金馬倫的前任製片總裁 Rae Sanchini 說。

這一切的堅持,造就了「鐵達尼號」的票房奇蹟,也奠定了占士金馬倫的傳奇導演之路。但這條路的起點是哪裡呢?

超越「星球大戰」

1990 年,阿諾舒華辛力加與占士金馬倫合影。 圖片來源:Richard Blanshard/Getty Images

時間回到 45 年前。23 歲的占士金馬倫剛從加州州立大學輟學,無所事事,到處打散工,他幹過維修,開過學校餐車、卡車,但對自己的人生毫無方向。

一天下午,他走進電影院,看了 George Lucas 執導的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s)後,發現竟然有人搶先一步把他腦袋裡所想的東西搬上大銀幕,心中的激動與憤怒幾乎要爆炸。這個年輕人發誓,總有一天要拍出一部超越「星球大戰」的作品。

「那是我第一次對特效產生興趣,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想要成為電影工作者。」那天開始,占士金馬倫停止閒晃,鎮日泡在南加大(USC)的圖書館裡,飢渴的閱讀當時所有電影研究所學生的論文;並拆了一部租來的攝影機,研究每一個零件的功能。「我完全沉迷其中。」他接受媒體專訪時說。

不能只是好,而是要最好

對電影的熱情,讓他不斷充實自己;對工作人員,「我對人非常非常嚴格,因為我曾經相信,現在依然相信,以後還繼續相信,拍電影不能只是好而己,而是要最好」。

追求最好,占士金馬倫在片場,幾乎事必躬親。拍「未來戰士」,他親自為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塗滿油污;拍「深淵」(The Abyss),他每天頂著 28 磅重的潛水頭盔,在充滿氯的水中工作 11 個小時,皮膚與眉毛盡皆灰白潰爛;拍「鐵達尼號」時,他從不乖乖坐在導演椅上,而是扛著攝影機,跟工作人員一起泡在水裡。

「他在片場時就是個將軍。」曾與占士金馬倫貼身共事、二十世紀影業大中華區總經理說。不只軍令嚴明,更親自衝鋒陷陣。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辦不到』這幾個字。」占士金馬倫早期合作搭檔的演員 Bill Paxton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