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

|共13篇|

同性戀危害國安?時光倒流 70 年的美國恐慌

近日有立法會議員指控「香港同樂運動會」屬於危害國安的「軟對抗」,又有單張形容同志運動是「美國為首的性解放活動」。事實上,美國政府亦曾經視同性戀為國家安全威脅,背後的恐懼稱為「薰衣草恐慌」(Lavender Scare),是 70 年前的上世紀記憶,與反共的「紅色恐慌」情緒同時彌漫美國。去年出版的論著 Secret City: The Hidden History of Gay Washington 便重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方俊傑:「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突破同志題材的喜劇

現今世代的喜劇,好像一定要言之有物。馮淬帆說過,為自己拍過王晶的胡鬧笑片而抱憾終生,但對很多觀眾來說,那堆毫無營養的喜劇最好笑。在事事講求政治正確的風氣下,是不是跟喜劇先天性背道而馳?「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做了一次不錯的示範。

俄羅斯少子化的副作用:反 LGBT 立法

早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扭轉俄羅斯的人口下降趨勢,已經是普京政府的首要任務。普京曾在 2019 年公開承認,俄羅斯人口減少的前景令他困擾。他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是在 2024 年任期結束前解除人口危機。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成為俄羅斯政府打壓 LGBT 等少數性取向族群的理由,包括禁止宣傳同性戀,以及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兒女,以維持傳統家庭的價值觀。

即使國家反對,也要與妳一同穿上白色婚紗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後,LGBT 平權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然而在南韓,同性婚姻仍是一大禁忌,令很多愛侶無法共諧連理。女同性戀者金圭珍(김규진,音譯)卻無懼社會傳統,即使遭受網絡謾罵,生活上又諸多不便,也堅決與伴侶穿起白色婚紗,大方步入禮堂。

「轉換」同性戀 —— 醫治不是病的病?

新上映電影「性教獄」講述 90 年代背景下,一名少女因被發現與女同學親熱,遭送到同性戀治療中心「拗直」。儘管自 1973 年起,美國精神病學學會已把同性戀從心理疾病名單中剔除,但仍有組織及意見認為,同性戀者需要接受「轉換治療(Conversion therapy)」。「轉換治療」事例可稽查至 19 世紀末,「治療」原因同出一轍:認定「同性戀」是病。

鞭刑背後:印尼同志的痛苦與羞辱

台灣大法官宣佈,禁止同性結婚乃屬違憲,當局應在兩年內完成相關法律修正,意味支持以法律保障同性婚姻,創下亞洲先河。但在東南亞的印尼,近年對同性戀者愈趨壓迫,特別在亞齊省,更對與同性性交的男子公開鞭刑。在政府及社區的窮追猛打下,同志們無處可逃。

以色列軍隊的大愛世界

在「跨性別人士使用公廁」的問題,公廁問題」還在美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以色列國防軍對待它的跨性別軍人的開放態度實在值得借鏡。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日前報道了以色列首位跨性別軍官的故事。「我以女學員的身份進學堂,但我畢業成為一名男軍官。」22 歲的 Shachar(化名,希伯來文,意為日出)生於以色列南部,男心女身,從小抗拒女性身分,兩歲剃頭,四歲起不再穿裙子。初入伍時被劃分為女性的他,穿女性軍裝讓他難堪,但他的長官准許他穿中性軍裝,更安排他在特別時間在女性軍營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