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當政治正確成為獨立題材

A+A-
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高達 水星的魔女」劇照。

高達系列最新動畫「水星的魔女」在 10 月 2 日開始播出,2 個女性主角在第一集就說要結婚。可能拜近年的政治正確潮流所賜,也可能是閱歷較少,網上竟然有人批評「高達也要 LGBT」。

當今天歐美還在談論要增加膚色人種和 LGBT 的戲分,這些元素早就在動漫畫和劇集之類的日本流行文化中司空見慣了幾十年,BL 和百合等的 LGBT 題材,也有各自的成熟市場。除了「水星魔女」,剛剛完結的「Lycoris Recoil」也是充滿了各人種的角色,以及百合的暗示,更不用提去年受歡迎到可以在香港翻拍的同性戀劇集「大叔的愛」。用歐美的覺醒文化(Woke Culture)來指點日本,根本是班門弄斧。

追求作品多元化本來是好事,但歐美的政治正確過於刻意和吹毛求疵,經常會反過來蠶食其自身的主張。「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羅琳過去因為提出要保障女性權利,認為要分清楚生理身體和文化身體之別,竟然反過來被左癌們攻擊,說她是反 LGBT,甚至要「想像哈利波特沒有作者」。

結果文化產業也順水推舟,生產大堆粗製濫造的作品,不需要動腦筋去想新故事,把既有的劇本重複製作,只要用怕你注意不到的刻意方式,加入黑人和 LGBT,就可以情緒勒索地召集觀眾。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以女性為主角和注重「母性」為主題的「異形 2」(Aliens)可以是一部女權電影,但因為有關元素與劇情完全吻合,所以你不會感到政治正確的強加感。

被訓練出條件反射感覺的觀眾,入場的目的變成獲取政治正確的滿足感。消費成為擬似社會正義行動,縱使這只是廉價的贖罪券,並沒有為現實的人類爭取實際福利。現實中被壓抑的小眾群體也被綑綁到作品上,作品在市場上的失敗也被理解成自己的失敗,於是愈發為文化產業說話。如果有任何人批評作品,一律被冠上種族歧視和恐同的罪名。你說純粹故事情節真的很難看?不,你沒有說出來的權利。

歷史在完結後才會被書寫,文化也需要在潮流過後才能被概論。如果後世回顧這十多年的全球性文化風潮,恐怕「政治正確」足以被視為獨立的題材類型,反映出這個時代的精神和價值 —— 一種集體道德責任轉移的文化消費行動。你不需要提問,也不可以提問,你只需要參與其中,享受道德光環的充值。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