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大擱淺:為何救鯨這麼難?

A+A-
7 月 16 日,蘇格蘭路易斯島發現 55 條領航鯨擱淺海灘。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最近香港海域出現鯨魚蹤影,吸引大批巿民出海觀鯨,最終不單保育團體和專家,連議員甚至官員都開腔勸喻市民莫再追鯨;而不幸,今晨(31 日)警方接報,指牛尾洲對出海面發現鯨魚屍體。半個月前,蘇格蘭西北部海岸則發生有記錄以來最大宗鯨擱淺事故,55 條領航鯨驚現海灘,大批義工前仆後繼,幫助牠們重返大海。究竟拯救過程為何如此艱鉅?這些鯨最後命運又如何?

平靜的 7 月 16 日星期日,早上 8 點 13 分,Màiri Carrey 正盤算如何慶祝結婚週年紀念,一通緊急來電卻徹底改變她全日行程。英國「衛報」報道,在蘇格蘭西北部偏遠的外赫布里底群島(Outer Hebrides),其中的路易斯島(Isle of Lewis)發現 55 條領航鯨擱淺海灘。

正職是考古學家的 Carrey,亦是「英國潛水員海洋生命救援組織」(British Divers Marine Life Rescue,BDMLR)義工,致力拯救英國各地的擱淺海洋生物。另一名義工為前消防員 Lyndsey Dubberley,其住處距離海灘只有短短 20 分鐘車程,趕抵現場時已看到「屍橫遍野」,灘上 55 條領航鯨只有 15 條生還,她回憶道:「我到達後,完全專注於拯救生還者。」

「不想聽到槍聲」

海洋生物大量擱淺並不常見,但案例遍及全球各地,澳洲西部與美國新澤西州今年都發生過類似事件。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鯨類擱淺調查計劃指出,自 1990 年以來,英國已有 17,850 條鯨類生物擱淺,原因可能是自然事件,如衰老或患病,也可能是人類活動引致,如過度捕撈、聲吶干擾和污染。

Carrey 和 Dubberley 都接受過訓練,以應對大型擱淺事故,曾經以真實鯨魚大小和重量相似的模型作演習。根據 2021 年 BDMLR 數據,需要救援的生還鯨類中,有 79% 成功獲救重返海洋,8% 安樂死,13% 在救援過程死亡。不過,路易斯島事件挑戰相當艱鉅,事發地點位置偏遠,海面波濤洶湧,而且要等到晚上 7 時才會潮漲,大大增加救援難度。

救援義工以濕布覆蓋領航鯨身體,以保護其敏感皮膚不會被陽光曬傷。 圖片來源:路透社

救援人員到場首先為動物急救,讓牠們保持涼爽和濕潤,確保不會讓水進入噴氣孔,幫助牠們挺直和穩定身體,又在鰭下挖溝、用濕布覆蓋身體,以保護其敏感皮膚不會被陽光曬傷。當中急救用的物資,都是鄰近的特雷莫爾(Traigh Mhòr)騎術中心運來。獸醫則按照動物的健康狀況、牠們離海洋的距離,以及是否具備協助牠們重返海洋的工具,以決定下一步行動。

事實上,義工救鯨的同時,自己亦要承受一定風險,如可能被牠們身上的細菌感染,所以急救前必先穿上個人防護裝備(PPE)。此外,牠們在痛苦中掙扎時,巨型尾巴同樣可構成威脅。不過,義工團隊始終堅守崗位,並且與 BDMLR 總部保持聯繫,努力從各地運來設備增援。

期間,他們協助兩條領航鯨重返海洋,一條在海中重獲自由,另一條小鯨疑似要找母親,結果再次重返海灘。到了午間,只剩 8 條成年領航鯨與 4 條小鯨生還,健康狀況更不斷惡化。時至下午 3 時 45 分左右,他們終於要作出難堪的決定 —— 為剩餘的領航鯨安樂死。

Dubberley 對此猶有餘悸,坦言「我不想聽到槍聲,我知道那會永遠留在心裡」。Carrey 無奈表示,這顯然不是任何人希望的結果,「但我們已經盡力了」。

蘇格蘭海洋動物擱淺研究計劃(SMASS)仍在調查路易斯島事件成因,暫時未能得出最後結論,但調查期間發現其中一條領航鯨「似乎有陰道脫垂」,懷疑有雌鯨事前生產,可能是擱淺因素之一。

儘管整場救援行動近乎全盤失敗,但 Carrey 和 Dubberley 沒有放棄拯救工作。在領航鯨安樂死的同日下午,Carrey 在海灘上踱步時又發現一隻海豹屍體沖上海灘,她繼續按照訓練向 SMASS 報告事件,並盡力搜救其他不幸登陸的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