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食

|共18篇|

廚房最多病菌的東西:調味料樽

爐頭、抹布、鋅盤、刀具、砧板、垃圾桶蓋…… 哪裡是廚房最多病菌滋生的地方?可能以上皆非 —— 明知容易藏穢的地方通常都會勤清潔。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發現,備餐過程中交叉污染最多的地方,可能是大家不太注意的調味料樽。

太陽爐:無需燃料的煮食工具

現時全球仍然有大概 26 億人,依靠煤炭、煤油、木柴等傳統燃料來生火煮食,過程中會產生黑碳、甲烷等有害物質,危害居民健康又破壞周邊環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有 380 萬人死於室內空氣污染衍生的疾病,如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介紹,美國有款新興的太陽爐(solar oven),不用燃料,僅靠太陽熱力就能煮食。

將來,你的廚師機械人會懂得試味

近年愈來愈多煮食電器面世,基本上每一種烹調方式都會有相應的電器。當然,即使有機器代勞,食物分量及調味仍是由人決定,但我們距離機械一手包辦煮食或已不遠。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與家用電器製造商 Beko plc 合作訓練機械人模仿人類,在咀嚼過程的不同階段評估菜餚的鹹味,以學習何謂味道好壞,目標是讓其成為更好的廚師,未來可望開發出自動及半自動的食物準備系統。

舊烹飪書,何以值錢?

想從五穀不分變成新晉廚神,如今已不太費力。學劏魚?看 YouTube 嘛。求食譜?找 Google 吧。資訊又新又多的互聯網,似乎取代了那一本本煮食教材。但如今在拍賣市場,古老烹飪書深受收藏家喜愛,成交價更可高達逾 10 萬港元。除了物以罕為貴,它們還有甚麼獨特魅力?

本博物館即將展覽的是:烹飪

政府晚市禁堂食,加上很多企業鼓勵在家工作,令不少港人多了動機和空間磨練廚藝。近年,市民崇尚健康生活,住家菜就是其中一個富營養、少油鹽的上佳選擇。而家居烹飪除了展現生活態度及地方文化外,也可以成為博物館認可的美術。文化網站 Atlas Obscura 就分享了美國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的新展覽。

Neo:春與蒼的便當盒 —— 在獨處的時候,與室友的交換情書

軟稔適中的飯糰、鬆軟滑溜的煎蛋卷、咸度適中的脆皮香腸…… 一口又一口吃下的,不只是美味可口的飯菜,還有對方準備便當時,念著自己的心思,想這個你會愛吃嗎、那個你會怕甜嗎、顏色夠繽紛嗎、營養夠均衡嗎。這樣的關懷貼心而溫和,就像是給離群獨處的春寄一封信,讓她知道有人正在顧念自己,卻又不會感到被人貿然闖進心裡。

鄭立:在台灣煮食最好用樽裝或桶裝水

如果在日本的話,就索性打開水喉飲水;但去中國的話,只要負擔得起,便任何時候都會用桶裝水。在香港人的世界觀裡,愈文明的社會,自來水的水質就應該愈高。而在香港人印象中,台灣的水準應該和香港相近吧?所以自然地,就會想要打開水喉來煮食和飲用吧?不,不要。

烹飪節目中,手的重要性

疫情當前,盡量避免外出用餐,而在家煮食其實也可找到樂子。只要參考網上烹飪影片,彷彿人人皆能成為廚師,製作出精美料理。但影片要吸引人,除了新鮮的食材、體面的廚房,以及簡單俐落的手法,令觀眾易於模仿,示範者的一雙「巧手」也尤其重要。

身在廚房也會中暑?

天氣如此酷熱,若無必要,自然想三步不出家門,索性自己煮食填肚。不過,原來在廚房這個室內地方,也有可能中暑。日本「產經」旗下新聞網 SankeiBiz 引述專家指出,其實開火烹調之時,「危險程度相等於烈日當空下」。難道每逢夏季就只能無火煮食,或是一天三餐皆以外食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