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愈來愈多煮食電器面世,基本上每一種烹調方式都會有相應的電器。當然,即使有機器代勞,食物分量及調味仍是由人決定,但我們距離機械一手包辦煮食或已不遠。最近,劍橋大學研究人員與家用電器製造商 Beko plc 合作訓練機械人模仿人類,在咀嚼過程的不同階段評估菜餚的鹹味,以學習何謂味道好壞,目標是讓其成為更好的廚師,未來可望開發出自動及半自動的食物準備系統。
近日發表於期刊 Frontiers in Robotics & AI 的研究指出,機械人廚師已接受過「烹飪」訓練,曾根據人類品嚐者的回饋意見,製作出合格的奄列。之後,為了讓機械人廚師模仿人類咀嚼及品嚐的過程,研究人員將充當鹽度傳感器的電導探針連接到機械臂,並製作出 9 種蕃茄量及鹽量有不同變化的蕃茄炒蛋供機械人「品嚐」。
為模仿咀嚼引起的質地變化,研究人員將雞蛋混合物放入攪拌機中,以模擬咀嚼過程的 3 個不同階段,讓機械人逐個階段測試,總結出不同的「味覺地圖」。研究人員發現,與其他只測試一種樣本的電子品嚐技術相比,試食一道菜式的不同版本,能夠令機械人更快更準確地評估菜餚的鹹味。
味覺感知是人類進化數百萬年的複雜過程:食物的外觀、氣味、質地及溫度都會有影響。而咀嚼過程中產生的唾液,有助我們將食物中的化學物質運送到舌頭上的味覺感受器(Taste receptor),然後傳遞有關信號到大腦。大腦一旦意識到味道,就會決定人們是否喜歡該種食物。
所以,好的廚師都會依賴味覺,以平衡菜式中的各種口味,再煮出大多數人都喜歡的菜餚。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劍橋大學工程系博士生 Grzegorz Sochacki 說:「大多數家庭廚師都習慣邊煮邊品嚐 —— 在烹飪一道菜的過程中試味,以檢查味道是否平衡。如果要機械人準備食物,重要的是它們能夠『品嚐』自己正在烹飪的東西。」
劍橋工程系研究人員兼合著者 Arsen Abdulali 則指:「當我們品嚐時,咀嚼的過程也會為我們的大腦提供持續反饋,目前的電子測試方法僅從均質樣本中得到片面資訊,因此我們希望能夠在機械人系統中複製出更真實的咀嚼及品嚐過程,這應該會做出更美味的終極成品。」
Beko plc 的高級科學家 Muhammad W. Chughtai 指,公司希望機械人變得更安全且容易使用,並能夠進入家庭當中。他說:「我們相信,機械人廚師將發展到可以在未來的忙碌家庭中發揮重要作用,輔助人們生活起居。是次結果是機械人烹飪的一次飛躍發展,通過使用機器和深度學習演算法,咀嚼將幫助機械人廚師調整適合不同用戶的菜式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