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老高」這些半真半假的怪論永遠都存在,不過網絡讓大家變得更容易接觸;喜歡甚或輕信這些怪奇事物的人們一直都存在,不過網絡讓這些人更容易被看見。大眾必然是膚淺的,不過膚淺的大眾聯合起來,讓人更容易地看見。
網紅
|共8篇|
救世軍:培訓退休人士做網紅
在這個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網絡紅人(網紅)」的年代,一群退而不休的年輕長者也不輸蝕,他們正認真學習拍片,期望投身「知識型網紅」行列,向人分享累積多年的豐富經驗和知識。
成名要趁早?YouTuber 夏令營冒起
舊式夏令營主題多是有關訓練體能、專注力或培養興趣,但時代進步,現在兒童追求的是「成名要趁早」,美加地區近年就興起 YouTuber 夏令營。
沉迷社交媒體,00 後女生比男生更易抑鬱
近日研究表示,00 後女生出現抑鬱和情緒問題的機率高於同齡男生,這與她們每天花費在社交媒體上的驚人時間有密切關係。
真作假時假亦真 —— 立於維度之間的 3D KOL
老實說,KOL 還有虛擬不虛擬之分嗎?答案是還真有。她們是 Instagram KOL 中新興的一群,和其他人一樣會分享九頭身零毛孔的加工美照、化妝或美甲潮流心得、打卡美術館或海灘,間中為社會議題發聲,獲品牌邀約合作,名利雙收…… 與眾不同的是,她們在相片中展現的自己,不論是美麗的臉孔、零瑕疵肌膚還是修長的身材,皆是電腦軟件生成 —— 她們是虛擬 KOL。
Gloria Chung:網紅與免費午餐
早前在網上最鬧哄哄的新聞,莫過於酒店東主拒絕博客要求入住,而鬧出的一連串對罵,有人覺得酒店東主為業界出了一口氣,又有人覺得博客根本沒有問題。雙方也有他的道理,但是我比較站在網紅那一方。
【不再網紅】由 KOL 迎合市場起,KOL 就開始過時了
「KOL / 網紅」這個本應凡事平心而論、以事論事的「行業」,剛崛起時,也有過一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風光日子。直到有 KOL 接廣告接到寧濫勿缺,不論所言所行一概「睇錢份上」,始露出馬腳,受眾看穿其商業本質,根本不是所謂「純分享」。於是當「如何活用 KOL 的力量」才剛成為行銷新課題時,研究已經發現 KOL 的號召力正逐漸退潮。
meme 股票市場:炒賣網絡紅與黑
meme 這一無處不在、難以解釋的網絡文化,它可以是一個滑稽的動圖、恰巧捕捉到別人尷尬一刻的相片、一段「不明覺厲」的文字、一個搞怪的漫畫、甚至是一個引人共鳴的 hashtag。它們來得洶湧,猝不及防的篤中你笑穴,然後悄悄淡出。Reddit 有網友發起 meme 股票市場,用「股價」追蹤每個 meme 帶來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