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

|共12篇|

活到過百歲,取決於遺傳基因還是生活模式?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對長輩的祝願,也是不少人的夢想。根據聯合國 2022 年的估計,全世界有 59.3 萬名百歲老人,年齡層快速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有 370 萬百歲老人在世。專家認為,雖然遺傳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但身體活動、社會支援及居住地亦可影響獲得長壽的機會。

電影數碼去衰老,高質膠質只差一線

著名電影系列「奪寶奇兵」新一集將在 2023 年上映。從 1981 年至今「奪寶奇兵」均由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飾演主角 Dr. Jones,現實的夏里遜福已年屆 80,但「奪寶奇兵 5」開場據報將回到 1944 年納粹城堡。通過去衰老技術,一個 45 歲的 Dr. Jones 將重現觀眾眼前。對於電影中這些經數碼技術處理的去老面孔,觀眾又是否受落?

年長但不一定老?靠眼掃描檢測生理年齡

每個人年齡都會隨時間增長,但身體衰老的速度卻不一樣。科學界多年來都未能找到統一測量身體退化程度的方式。來自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研發出一種眼睛掃描器,只要對眼部晶體進行光學檢測,就能得出生理年齡,令追蹤活人的衰老過程變得無痛又簡單。

身故計劃:積極地過渡生死

許多人會避免思考和談及衰老死亡,好些人亦相信離死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不會與朋友和家人分享他們有關身後事的偏好。美國有初創公司不畏「死」, 嘗試打破禁忌,協助客戶訂定「身故計劃」,著他們提早思考和決定好有關醫療保健治療、葬禮、財產規劃以及離開後如何被紀念等安排。

治柏金遜症新方向:驅逐衰老細胞

現代科學相信柏金遜症起因複雜,受先天基因、生活習慣、環境毒素等因素影響,但說到抗病方法研究學者多不得其門而入。不過,最近有科學家另闢蹊徑,跳出傳統研究先天基因影響和生活層面等研究方向,發現可透過用藥破壞患者腦部僵化細胞,活化大腦,有望成為柏金遜症治療新方向。

初老第一關:35 歲

雖說人在不同年齡層均有其專長,年紀大不等於衰老,但老去始終是不少人的夢魘。不過,怎樣才算老?每人心中或許都有一把尺,可能認為只要心境年輕,即使活到 99,亦不算老;又或一過 18,便不再青春‧‧‧‧‧‧由此可見,衰老與否,已不再單純以年齡決定,亦視乎心態、健康等因素。人事顧問公司 Robert Half 便告訴大家,人在 30 多歲,面對人生和事業的轉捩點,便可能迎來第一個「變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