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少肥更長壽?

A+A-

不論出於審美觀還是健康生活態度,「萬病肥為首」幾乎已成定論,不過作為最多瘦子的已發展國家,日本有醫生就發現「瘦得健康」非必然,事實上此前臨床數據亦顯示,BMI 稍為超標者,原來更長壽

著有「代謝症候群的陷阱 —— 被當成病人的健康的人們(メタボの罠―「病人」にされる健康な人々)」東海大學榮譽教授大櫛陽一,分析在神奈川伊勢原及福島群山市所收集、超過 6 萬名病人 5 年的健康數據,發現 80 歲以上老人,不論男女,BMI 值為 25.1 – 30.0 以內屬肥胖的人,死亡率最低。其後刊於「少肥也沒關係(「ちょいメタ」でも大丈夫)」一書中的數據,進一步反映 40 歲以上男女,連同其他死因計算在內,也是以 BMI 為 25.1 – 30.0 的肥胖組別死亡率最低。大櫛解釋:「稍有代謝症候群跡象或少肥人士死亡率最低,反倒是偏瘦的人,死於癌症、肺炎、心肌梗塞等的機率更高,因癌細胞會消耗人體能量,使營養狀況惡化,身形較瘦、體力不足的人尤為吃虧,而少肥者抗癌資本則較多。」

在專治肥胖的愛誠病院,擔任靜脈瘤中心的統籌醫生的新見正則,至今診治過超過 1 萬名肥胖人士。他從眾多診治經驗中得出的結論亦與大櫛陽一不謀而合:「比之偏瘦者,肥人更健康長壽的個案不在少數。」他有一名已年屆 88 歲的女性朋友,70 歲時發現確診大腸癌,癌細胞擴散導致肝癌,發現時已為末期,雖然接受大腸及肝臟移除手術,但礙於主診醫生表示抗癌藥成效只有 40% 而拒絕服食,卻成功抗癌,至今仍然健在。該名女性 BMI 為 28,身形稍豐滿,如前所說,在日本被歸納為「肥胖」一族。

「少肥長壽」,也許可聊以慰藉日復日被催瘦的少肥人士,但說到底,何以日本最健康的人竟是「肥胖」的一群?新見批評問題癥結在於肥胖的定義標準有誤,他指根據世衛一般定義,BMI 25 – 29.99 僅屬過重,到了日本卻變成了肥胖:「這是從肥胖問題獲利的人介入的結果。定義下降了,需要處方藥的個案便會隨之增加。」他指一味強調肥胖壞處,卻忽略偏瘦人士的健康問題,例如在日本,有 55% 糖尿病病人 BMI 不足 25,另外,太執著求瘦更會容易引致老年衰弱(frailty)。

去年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發表 1,500 名 65 歲以上老人 7 年追蹤調查結果,首次將調查對象分為代謝症候群或老年衰弱專門分析比較,結果發現後者死亡、需要照護、或陷入喪失自主能力狀態的危機較高,比非老年衰弱的老人高 2.4 倍,而後者則未見任何關聯。判別是否老年衰弱準則大體有五,一是 6 個月內減重 2 – 3 公斤;二是男性握力不及 26 公斤、女性不及 18 公斤;三是覺得自己生活沒有朝氣;四是一般步速低於 1 秒 1 米;五是未能每天外出一次。以上只要中了其中 3 個條件已是老年衰弱。

研究部長北村明彦指:「現在的年輕女性特別令人擔憂,20 – 30 歲女性胡亂節食,營養狀態差,BMI 之低比起戰後時期更嚴重,這些人當中不少老後都會有老年衰弱的危機。」雖說少肥可能更長壽,不過 BMI 超過 30 的肥胖人士患病率較高卻是無容置疑,一味求瘦無益,也別任意放縱飲食和生活習慣。